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中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中国年国内生产总值远超整个欧洲地区,世界白银产量的一...

明中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中国年国内生产总值远超整个欧洲地区,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向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A 【解析】 试题分析:明中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中国经济有巨大发展,然而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然而中国“闭关禁海”,无法与国外正常贸易往来,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表述有误,故B项错误;CD两项都属于外部原因,故C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献通考》(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材料表明(    )

①政府重视商业   ②政府减轻商税   ③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④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班固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汉书·食货志》)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班固反对以农为本政策                B.班固具有农商皆本意识

C.政府实行工商皆本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动摇

 

查看答案

战国初年李悝为魏相,颁行“尽地力”的教令,指出治田勤谨与否会直接影响粮食的产量。荀子也认为,如好好种田,可以亩产“数盆”,等于一年收获两次。这两则材料都表明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重视(    )

A.扩大耕地面积                       B.一年多熟制

C.增加从业人口                       D.精耕细作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体现出“眼观八方”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物质层面通过引进、移植来实现新旧更替,从而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但是,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表现在体制方面实现新旧更替更难一些,精神层面的实质性进展很有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指出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是如何做到“眼观八方”的?(6分)指出日本改革后在体制方面和精神层面局限性的主要表现。(2分)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正因如此,史学界才有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历史争鸣·回顾戊戌》

2据材料二,指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2分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决定了改革的历程必定是曲折艰难,充满斗争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1)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梭伦以上改革措施的认识。(4分)

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

——苏辙《栾城三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