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的结论是( ) ...

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的结论是(    )

年份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A.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逐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

C.中国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产品的出口

D.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占主导地位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图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手工制品仍占很大比重,说明小农经济仍未完全解体,故A项错误;由表格看出,原料出口比重越来越大,说明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故B项正确;中国政府在材料中未体现,且根据史实可知政府在此时期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机器生产虽然有所增长,但比重相对较小,不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是发行于1881年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经一些学者考证,认为它是中国存世最早的老股票。此股份票实质上反映了(    )

满分5 manfen5.com

A.中国民族工业在西方列强的挤压下发展艰难  

B.清政府财政陷入困境无力继续支持洋务事业

C.民间资本已成为洋务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D.洋务派民用企业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因素

 

查看答案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

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

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

 

查看答案

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鸦片战争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

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

B

江南制造总局和发昌机器厂

都是官办企业

C

二战期间,我国工业快速发展

重工业暂时摆脱了列强控制

D

《民报》和《新学伪经考》

对封建文化进行了系统批判

 

 

 

 

 

 

 

查看答案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下面哪项叙述,才能使前因后果关系完整起来(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

C.新型工厂制度的逐步建立                  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指引

 

查看答案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以来,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落伍                     B.中国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C.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D.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