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陆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 )
A.从经济方面为抗日战争做了准备
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C.提高了中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D.打破了我国工业的合理布局
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兼并。材料表明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与运行所起的作用是( )
A.极大增强了中国的海军力量 B.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C.改变了驿站马匹的通讯方式 D.抵制了列强的一些经济侵略
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的结论是( )
年份 | 原料 | 手工制品 | 机器产品 |
1893 | 15.6% | 81.8% | 2.6% |
1910 | 39.8% | 41.4% | 18.8% |
1920 | 40.1% | 39.4% | 20.5% |
A.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逐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
C.中国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产品的出口
D.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占主导地位
下图是发行于1881年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经一些学者考证,认为它是中国存世最早的老股票。此股份票实质上反映了( )
A.中国民族工业在西方列强的挤压下发展艰难
B.清政府财政陷入困境无力继续支持洋务事业
C.民间资本已成为洋务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D.洋务派民用企业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因素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
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
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
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材料 | 结论 |
A | 鸦片战争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 | 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 |
B | 江南制造总局和发昌机器厂 | 都是官办企业 |
C | 二战期间,我国工业快速发展 | 重工业暂时摆脱了列强控制 |
D | 《民报》和《新学伪经考》 | 对封建文化进行了系统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