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外交家薛福成曾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列强获得这两项特权是依据(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附件
C、《辛丑条约》 D、“门户开放”政策
据史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王沈所处时代的选官制度最有可能是( )
A、禅让制 B、九品中正制
C、世官制 D、科举制
从西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 B、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C、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封建主的彼此猜疑 B、分封制的固有弊端
C、周天子的穷兵黩武 D、东周时期的文化凋落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学东渐是表述西方文明输入中国的裁略语。其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艰难探索和吸收过程,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材料一
学类 | 生产关系 | 文明阶段 | 主要内容 | 传播途径 |
“中学” | 封建生产关系 | 农耕文明 | “四书”“五经” | 传统教育和科举 |
“西学”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工业文明 | 近代科学技术 | 新式学校教育 |
(1)有人认为,“中学”到了近代所面临的机遇并不佳,请从“中学”本身的内容特点和社会两个方面分析其机遇不佳的原因。(6分)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后传入的西学,以其自身具有的相对高势能,不可逆转地占据了优势。”就其制度而言,大体有三种制度引入中国……。在西学的影响下,中国至少有三次大的思想观念的更新……。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第3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近代以来引入中国的“三种制度”。(3分)指出近代前期中国的“三次思想观念更新”。(3分)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后,受到西方的影响刺激,中国人开始对西方的历史产生兴趣。西方史学著作的翻译,早期有马礼逊的《外国史略》、莫维廉的《大英国志》,这些译著也影响到中国人对西方历史的研究,如魏源的《海国图志》、王韬的《法国志略》,黄遵宪的《日本国志》。
但历史学本身的转变,则要到20世纪初,梁启超受到西方民族主义史学影响,主张为国家国民社会而非朝廷的新史学。西方19世纪盛行的实证主义史学,也在此时传入,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也影响到史学界。到了民国初期,这些史学思潮逐渐落实于史学界,史学家们开始用不同于传统史学的方式撰写中国史,中国现代史学逐渐形成。
中国传统史观是一元的,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是静态的,是以古代为尊的。但受到西方新的历史知识的影响,不得不承认西方亦有一自成系统的文明,甚至如古埃及年代更早于中国。而进化观念的传入,根本上改变历史时间的观念,由静态变为动态,由视古代为最理想的社会,逐渐接受文明逐渐进步的想法。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化》
(3)根据材料三,归纳在西学影响下,中国近代史学有哪些方面的变化?(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