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计、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三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四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4分)

(2)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4分)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2分)

 

(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4分)(答三点即可) (2)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拔人才。(4分) (3)被西方国家借鉴;促进社会重学风气。(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反映了科举制延续时间长;“历代踵行,时加修正”反映了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善;“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反映了科举制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第(2)题 ,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归纳能力。从材料表格可知:明经科考查士人的识记能力,进士科考查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的能力 。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归纳,概括能力,材料三主要说明科举制自身优势明显,被西方国家借鉴;材料四文字内容显示科举制能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考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昭示了人民应有的权利,它是在革命条件尚不充分,但清王朝已经一触即溃的情况下,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背水一战,以退求全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首创伟业,可谓20世纪中国式的‘光荣革命’。”对此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称辛亥革命为“光荣革命”,是因为它结束了封建制度

B.辛亥革命使国人看到了近代民主政治的一线曙光

C.“一触即溃”表现为武昌起义之后,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

D.“以退求全”是因为革命党人痛感社会觉醒和革命武装的严重不足

 

查看答案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像‘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一张西方漫画明信片——让中国巨龙四分五裂。下列诗句是受此事件影响而产生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三元里前声若雷,乡民合力强徒催

B.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C.倭人竟割台湾去,……万众一心谁敢侮

D.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查看答案

《马关条约》中的哪一内容最能反映出列强侵略意图变化的需要(     )

A.赔款日本军费                      B. 允许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开辟内河新航线                    D.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