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余英时认为中国“上至朝廷的礼仪、典章、国家的组织与法律、社会礼俗,下至族规、家法...

   余英时认为中国“上至朝廷的礼仪、典章、国家的组织与法律、社会礼俗,下至族规、家法、个人的行为规范……的一切建制之中”都贯注了儒家的原则,而这一儒家建制整体的迅速崩溃始于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运用能力。儒家建制政体的迅速崩溃,表明社会大变革的存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对社会习俗变革的影响巨大。故选D。A、B、C发生在辛亥革命前,但影响程度不够辛亥革命。 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攸《李朝事实录》云:“……益州……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之营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每岁丝蚕米麦将熟时,又印交子一两番,捷如铸钱,收买蓄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交子的印刷及管理比较规范                B.钞币的流通地域仅限于四川

C.商品经济发达带来钞币的产生              D.地方豪商协商并由官府印制钞币

 

查看答案

秦始皇为破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的困局,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A.奖励耕战,实现统一                B.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C.南平越族,北伐匈奴                D.推行郡县,建立集权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这个人最可能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兢《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2004年国庆日演说

请回答: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2分)

(3)结合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反思中外的这些尝试,你觉得要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计、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三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四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4分)

(2)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4分)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