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之,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五种经济力量的发展变化过程。
(l)根据上图中五条曲线发展变化的走向,判断它们分别代表的五种经济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前期社会经济的特点。(7分)
材料二 1898年大生纱厂破土动工,次年投产。1907年在崇明创办大生二厂。从1914年到1921年的8年间,大生两个厂的利润有1000多万两。1921年又设立大生副厂。不久改称大生第一、第二、第三纺织公司。此后由于天灾、军阀混战和经营规模过大,出现亏损,资金周转不灵。1922年以后开始被银团监管。1925年江浙财团接办大生各厂。1935年第二纺织公司倒闭。1952年第一、第二纺织公司公私合营,1966年国营。
——《张謇》
(2)材料二所述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个关键年份:1898年创办、1935年部分倒闭、1952年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大生纱厂在这三个时期发展变化的原因。(5分)
材料三 1861年4月,美国琼记洋行“火鸽号”首航上海至汉口。此后,“火鸽号”每两个月从上海开航3次,以运载茶叶为主,兼搭旅客,其运价高昂,每客银100两,每吨货20两;利润丰厚,营运了3个月即获利50万元。长江轮船(机器轮船)客运此次开始。
——交通部长航务管理局政府网
(3)美国“火鸽号”客货轮开辟沪汉航线,依据哪些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4分)
(4)西方对中国的扩张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19世纪末的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3分)
(5)有人说,“全球化”也是推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外在力量。结合1840——1919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说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中国社会实现“转型”的?(6分)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指出:“从临时政府注定垮台的败迹开始出现,一直到今天,人 们对于十月革命的看法始终争执不下,其实其中多数的意见都具有误导的意味。反共派的历史学家往往认为,此事根本就是列宁一手策划的暴动或政变,以实行其反民主的基本立场。”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十月革命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B.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不存在争论
C.反共派认为十月革命具有必然性
D.十月革命是列宁策划的暴动
思想家张申府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指出:“我以为对这两个口号至少都应下一转语。就是:‘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五四时代的启蒙运动,实在不够深入,不够广泛,不够批判。在深入上,在广泛上,在批判上,今日的新启蒙运动都需要多进步。”这反映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场新启蒙运动( )
A.否定了新文化运动 B.对五四精神提出了疑问
C.主张弘扬中国的传统道德 D.倡导民族自觉与自信
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这表明他( )
A.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B.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C.仍然主张君主立宪制
D.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
俄国著名学者在《独立报·三个列宁》中说:“十月革命的列宁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新经济政策时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的‘改良主义者’”。导致列宁思想发生转变的原因是( )
A.应对国内外敌人进攻 B.原有的经济政策过时
C.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D.建立计划经济新体制
毛泽东在1949年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在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在这个时期内,一切不是于国民经济有害而是于国民经济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成分,都应容许其存在和发展。”基于这种认识,毛泽东主张建国后( )
A.奖励发展资本主义实业 B.资本全部收归国有
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D.实行“节制资本”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