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议会(国会)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标...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议会(国会)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标志。但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摘自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等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材料三      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请回答:

(1)分析指出,材料一对英国的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材料二中丘吉尔指出了美英政府首脑与议会(国会)的不同关系,请说明你对此的理解。 (6分)

(3)材料三中马克思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的国家?(4分)

 

(1)影响: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从而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2)理【解析】 美国总统与国会互相制约,不经国会同意,总统很难采取行动; 英国首相本身就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一般会得到议会的支持,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还可以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所以首相很少会受到议会的困扰。 (3)因为德意志帝国的主要权力掌握在皇帝和首相手里,政治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议会无足轻重,它只是给德国披上了民主的外衣。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记忆。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三权分立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相关知识。要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考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三权分立政体和德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只有在比较熟悉西方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知识前提下,本题才能答得比较完整。因此,一定要对教材知识有准确理解和记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三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四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制度有何特点?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4分)

(2)材料二、三、四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 (6分)

(3)材料一所述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4分)

 

查看答案

新华社在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查看答案

观察图邮票,该邮票的发行主要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爆发多少周年

满分5 manfen5.com

A.17周年

B.29周年

C.28周年

D.36周年

 

查看答案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这从根本上说明当时中国

A. 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C. 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彻底的成功

D. 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查看答案

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进行总结:“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对这个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民主共和观念尚未为民众普遍接受   

B. 创建民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C. 民众对“民国共和”理念理解上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D. 民主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