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 ( )
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
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
C.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
某古代科技书籍记载:“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这本书最有可能是( )
A.《齐民要术》 B.《授时历》
C.《农书》 D.《农政全书》
在宋代常用“灾及梨枣”来讽刺刻印的书没有价值,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枣树木。这表明当时
①开始出现雕版印刷品 ②毕昇发明的木活字被广泛使用
③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枣木 ④雕版印刷风行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进步性在于( )
A.反映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 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反对中央集权制度 D.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 )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