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政治与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请你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

政治与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请你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摘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古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    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四    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强大必须依靠其制度创新,特别是像英国这种规模的国家要想争当世界第一,就必须始终掌握领先的法宝,必须在一些关键性领域引领世界潮流,制度创新能力由此决定着国家的兴衰。

——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五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十二铜表法》出现进步作用。(2分)

2)材料体现了罗马法中的什么法律原则?(2分)

3)材料体现出的法律制度有何特点?(2分)在我国,对这种制度进行否定的第一部法律文件是什么?(2分)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制度方面创新的表现和实现途径。(4分)

5结合美国政体的有关内容分析论证材料五的主要观点。(4分)

6)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出中外政治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什么?(4分)

 

(1)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利,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2)注重证据的原则;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拷问。 (3)特点:君权至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表现: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或君主立宪制);实现途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实现。 (5)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平衡:总统掌握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任答两点即可)。 (6)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 【解析】 试题分析:(1)《十二铜表法》之前,罗马贵族随意解释法律,欺压平民,平民的利益被肆意践踏,《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利,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局限,但它的进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2)第二问完全要求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前提,对一般学生来说并不难,根据材料 根据材料“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得出“注重证据的原则”;根据材料“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得出“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拷问”。 (3)第一小问法律制度的特点根据材料“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可以得出;第二小问实际上要求回答中国第一部否定君主专制制度的法律,根据所学可以回答是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因为它提出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从而了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4)这一问材料无从反应,只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通过1640-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此后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种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当时的世界绝大数国家还是君主专制制度,君主立宪制在当时世界是领先的,属于政治制度的创新。 (5)“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盛赞以权力制约权力,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平衡:总统掌握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 (6)最后一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外政治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什么,回答时要结合课本知识的学习同时联系材料,从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着眼去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对高一学生来说难度不小,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记忆答案内容,随着学习的深入,相信学生自然会得出结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三权分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指代符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政治意义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一   中国古籍中出现的部分人名: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南史》),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名字越随意,孩子越好养。因此,“狗剩”之类在当今难以登得厅堂的名字就大行其道。50年代以后,很多人起名解放、建设、卫国、立功、援朝、跃进、卫东、向阳、继红、文革、卫星等。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人起名讲究更动听、悦耳的声音和表达,勇、伟、娜、丽等极富男性或女性色彩的字眼被广泛采用。21世纪,中国第二批独生子女开始为人父母,他们读着金庸、琼瑶的小说长大,他们希望给孩子一个并不大众的名字,彰显个性。有的孩子随母姓,四、五个字的名字也出现了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满分5 manfen5.com这种现象就是避讳,表示作者不敢、不能或不愿直呼其名。避讳制度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当时人的起名深受什么制度的影响?(2分)

(2)据材料二,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5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人的起名分别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6分)

(3)据材料三,你怎样看待“避讳”这一社会文化现象?(6分)

 

查看答案

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满分5 manfen5.com

资本主义经济格局    “中国重返联合国”      俄罗斯国旗

A.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B.世界经济全球化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第三世界的崛起

 

查看答案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对代背景是

A.十月革命   B.二战爆发

C.美苏冷战   D.苏联解体

 

查看答案

“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只要我们还是少数,我们就要进行批评,揭发错误,同时宣传全部国家政权归工人代表苏维埃的必要性,使群众从实际经验中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列宁说这段话的目的是号召群众

A.推翻沙皇政府      B.推翻临时政府

C.增强革命力量     D.反对外来干涉

 

查看答案

2012年2月,习近平在访美演讲中说道:“我们会永远缅怀当年以非凡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开中美友好合作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当年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铺平了道路

B.打破了中美的外交僵局

C.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D.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