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两组镜头,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议事,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最后由皇帝决定。
电视剧乙:徐州府爆发洪灾,内阁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明 B.汉、宋 C.汉、明 D.秦、唐
史学家许倬云根据对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人和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所做的统计研究,发现后一个时期出身微贱的人的百分比两倍于前一个时期:春秋时期为26%,战国时期为55%。比例增加说明
A.更多儒家思想家得到重用 B.世卿世禄制度被彻底打破
C.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解体 D.战国时普遍推行军功爵制
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
A.散漫自私意识 B.血缘亲族团结
C.家族观念流行 D.社会宗法观念
运用读书摘记卡收集和整理信息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下面是小明同学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摘记卡,请你帮助他完成。(22分)
(18分)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 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几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表1:“延期讨论”提案的表决情况
(“延期讨论”提案只需要简单多数即可通过)
会议 | 赞成 | 反对 | 弃权 | 缺席 | 总票数 | 赞成百分比﹪ |
1951年六届 | 37 | 11 | 4 | 8 | 60 | 61﹪ |
1952年 | 42 | 7 | 11 | 0 | 60 | 70﹪ |
1954年 | 44 | 10 | 2 | 4 | 60 | 73﹪ |
1956年 | 47 | 24 | 8 | 0 | 79 | 60﹪ |
1957年 | 48 | 27 | 7 | 0 | 82 | 59﹪ |
1960年 | 42 | 34 | 22 | 1 | 99 | 42﹪ |
材料三:表2:1961—1971年“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
会议 | 通过 | 反对 | 弃权 |
1961年十六届 | 38 | 48 | 30 |
1964年 | 40 | 57 | 13 |
1965年 | 47 | 47 | 20 |
1968年 | 44 | 58 | 23 |
1970年 | 51 | 49 | 25 |
1971年 | 76 | 35 | 17 |
材料四: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4分)
(2)材料二表l中反映出从哪一年起美国的支持率开始下降?分析下降的原因。(4分)
(3)材料三表2中1971年的表决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4分)
(4)材料四中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应如何理解?(6分)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 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