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8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

(28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至18世纪,重商主义政策在西欧流行,该政策包括:政府授予外贸公司垄断特权并控制国内商业活动的自由进入,限制竞争。政府补贴农业、采矿业和工业,并通过关税的保护促进国内生产。

——据布鲁、格兰特的《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    清末新政时期经济法规一览表(部分)

类别

法规名称及颁布时间

综合性法规

商人通例、公司律(1904年);

公司注册试办章程(1904年);

商标注册试办章程(1904年);

呈请专利办法(1904年):

破产律(1906年)。

奖励章程

奖励公司章程(1903年);

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

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

奖励棉业章程(1910年)。

——据蔡双全《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研究》整理

材料三   “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

满分5 manfen5.com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关键词解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重商主义政策流行的国际因素是什么?分析这一政策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末新政时期经济政策的特点。有学者指出,清末新政的经济政策,“导致了资产阶级利益与专制制度的冲突越来越大。”结合史实说明该学者观点的合理性。(10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说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市场”一词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8分)

 

(1)国际因素: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与殖民争夺加剧;(4分) 影响:积极,这一政策鼓励本国商人发展对外贸易,开拓海外殖民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4分) 消极,政策以关税保护措施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到本国和殖民地(如英国的《航海条例》),损害了他国贸易,导致商业冲突与战争不断,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世界市场正常发展。(2分) (2)特点:通过立法保护;鼓励发展工商业(或实业)。(4分) 说明合理性:一方面,奖励实业的措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队伍,有利于推动反专制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发展。(4分)另一方面,清政府的专制腐朽无法真正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反而会阻碍其发展,所以利益冲突越来越大。(2分) (3)十四届三中全会:国内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国际两极格局瓦解,经济全球化加速。(4分) 十六届三中全会: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将更加突出。(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6至18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重商主义政策流行的国际因素。根据材料“政府授予外贸公司垄断特权并控制国内商业活动的自由进入”“关税的保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商主义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表格中“综合性法规”“奖励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呈请专利办法”可以看出清末新政时期经济政策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 (3)本题考查的是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是1993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是2003年召开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四届三中全会:国内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国际两极格局瓦解,经济全球化加速。十六届三中全会: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将更加突出。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重商主义;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清末新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4分)史学发展与现实脉搏息息相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作《春秋》)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伏尔泰最早开始运用“历史哲学”一词,他认为人们对于历史不应该以堆积史实为能事,还应该达到一种哲学或理论的理解。人类历史在不断前进,社会在不断发展,而这与神的意志毫不相关。 

——据张广智《西方史学史》整理

材料三  (新通史)最主要之任务,尤在将国史真态,传播于国人之前,使晓然了解于我先民对于国家民族所已尽之责任,而油然兴其慨想,奋发爱惜保护之挚意也。

——钱穆(1937年)《国史大纲·引论》

材料四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出:历史创作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系统比较近6000年来的人类历史,揭示诸种文明形态及其起源、生长、衰落、解体的一般规律,创建出一种新创的历史哲学体系,即文化形态理论。对西方文明的前景,他始终保留希望。

——据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作《春秋》的政治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伏尔泰开始运用“历史哲学”一词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他摒弃神学史观的价值何在?(6分)

(3)根据材料三,钱穆认为“新通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原文)分析其时代意义。(6分)

(4)根据材料四中汤因比的文化形态理论,列举两个可以成为被研究对象的文明。结合二战后的史实,说明汤因比对西方文明仍抱希望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A.以美元作为全球通用货币            B.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C.消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              D.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查看答案

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举意在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

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

 

查看答案

1929年,葛兰西强烈批判当时的人们只是希望改变政府的放任自由主义政策,而不改变国家的经济基础。他认为只有在政治上采取相应的行动(如诉诸武力),才能将经济从传统政策的死压下解放出来。由此判断葛兰西可能是

A.垄断资本主义的拥护者              B.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者

C.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                D.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查看答案

如漫画(图)所示,1890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决定革除权倾一世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对此事件最为合理评述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帝国议会行使了对俾斯麦的弹劾权

B.威廉二世的决定没有违背帝国宪法

C.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D.德意志帝国仍然实行封建君主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