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4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已经说过,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是很不彻底的。……可是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的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则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再好的意见。惜乎当时已届学绝道丧之际(根本就拿不出所谓“中学”来),学术之培养舆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捺,於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就是没有西力东渐的事实,中国社会,慢慢儿的也要生根本上的变动的;不过变得慢些,又不是现在这种变法罢了……至于具体的办法,要提出的方案,却不是一时办得到的事情。恰好这时候,西力东渐,和西洋人的社会渐渐地接触多了,关系密了;始而认识它的社会,和我们的组织不同;继而认识它的那种组织,我们实在不得不仿效。于是改革之事,就起了轩然大波。

——吕思勉《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作者对洋务运动及其指导思想的评价有何异同之处并说明理由。(4分)

(2)对待改革,材料一中的“时人” 与材料二中的“一般人”态度不同,原因何在?(4分)

(3)材料三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的“轩然大波”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6分)

 

(1)同:基本认可;理由:都从国情出发。(2分) 异:评价视角不同;理由:后者兼顾了历史文化和政教渊源。(2分) (2)原因:“时人”代表顽固派,封建守旧思想根深蒂固;(2分)民族危机加深;政治腐败严重。(2分) (3)因素:中国社会自身发展的趋势;西力东渐的推动。(2分) 影响:政治: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科学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马克思主义传播。(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一中“可是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的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可知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持肯定态度,认为是由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决定了必须这样做;根据材料二中“则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再好的意见。”可知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问题没有洋务运动更好的选择了,总之也持肯定的态度。所以同:基本认可;理由:都从国情出发。但两者评价的角度有所不同,材料一侧重物质层面,材料二还兼顾了文化层面。 (2)材料一中的时人指的是顽固派和顽固势力,对洋务运动持反对态度,原因是封建守旧思想根深蒂固;材料二中的一般人指的是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改革的原因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再加上清朝先有的体制统治腐败至极,没办法也没能力摆脱当时的困境,所以寄希望于改革政治。 (3)关于中国改革原因,根据材料三中的“就是没有西力东渐的事实,中国社会,慢慢儿的也要生根本上的变动的;不过变得慢些,”可知与中国社会自身发展的趋势有关;再者根据材料中“始而认识它的社会,和我们的组织不同;继而认识它的那种组织,我们实在不得不仿效。于是改革之事,就起了轩然大波。”可知是西学东渐的结果。关于改革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影响:首先认清政治上思想上的两件事情,即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影响好答了,政治: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科学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马克思主义传播。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清晚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2分)

 

查看答案

徐葆耕在《西方文学十五讲》中说:“在时间和空间关系上,传统语言结构完全遵循牛顿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倒叙部分都有清楚的交代。而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遵循的是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牛顿时间完全被打成碎片,按心理活动予以重新组合。”其中体现“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的是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查看答案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

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

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          D.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

 

查看答案

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其主要依据是该法令

A.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调整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C.防止了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D.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查看答案

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C.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           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