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根据傅斯年的观点,通过图可以看出( )
A.政策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城镇居民增收意识比农民强
C.城市改革促进了农村改革
D.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增大
周恩来曾说,关于香港,有一个密谋,或者说阴谋,正在策划中,即令香港成为自治领(注:自治领是殖民地制度下的特殊国家体制),……中国希望无论如何至少香港现有的殖民地状态可以保持不变。这表明中国政府( )
①对香港问题持谨慎态度,避免问题复杂化
②尊重英国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③试图警告英国不能破坏“一国两制”政策
④维护国家主权的高度原则性与灵活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下图是对1890—1926年间关键词“革命与维新、改革、改良”使用频率所作的统计。它可以说明( )
A.坚信革命必然取代改良维新的信心增强
B.此时段“革命”出现频率高于“维新、改良”
C.认识到改良或革命都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D.赞成革命,怀疑、否定维新与改良
太史公曰:“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据此可知,司马迁( )
A.意在赞扬屈原中和含蓄的文风
B.认为《离骚》与《诗经》创作手法一致
C.旨在消除汉赋虚辞滥说之风气
D.对自己竭诚尽忠的不幸遭遇而心怀感伤
【历史选修此次必做】
(12分)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并且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的情况
时间 | 大学 | 增设的教授席位 |
1546年 |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
1619年 | 牛津大学 | 萨维里几何学 |
1621年 | 牛津大学 | 色德来自然哲学、萨维里天文学 |
1663年 | 剑桥大学 | 卢卡西数学 |
1669年 | 牛津大学 | 植物学 |
1702年 | 剑桥大学 | 化学 |
1704年 | 剑桥大学 | 天文学 |
材料二 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革命的“形而下”(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形而上”(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人文主义演变的轨迹与科技进步的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交叉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中学联盟
(1)根据材料一中的表格,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马克垚关于西方人文主义与科技关系的观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