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董仲舒儒学的认识与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内容主要有: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和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等,ABC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查看答案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屩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该诗所反映学术思想属于

A.道教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查看答案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查看答案

(选修一)阅读下列材料:(15)

材料一    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4分)

(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4分)

(3)据材料三,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7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

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6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6分)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