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中英之间发生...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中英之间发生了所谓“礼仪之争”。清廷要求英使行外藩朝贡天朝的三跪九叩礼,英使以维护对等之独立英王的荣誉加以拒绝,结果是马戛尔尼行单膝下跪礼。英使向清政府提出允许英商在宁波等处贸易等要求,遭到清廷的全部拒绝。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法国人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写道:“英国人认为他们的权利,在于根据西方制订的规则让中国向国际贸易开放。马戛尔尼的一切做法都在否认中国文化的有效性。拒绝叩头,讨厌盘膝而坐,见到日常生活的场景傲慢地感到可笑,这些意味着:认为不能有几种文明,只有一种文明,即西方的文明。”

——摘自《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1784年,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同意英美之间订立一个互惠商约,但是,英国船主们却强烈反对,谢菲尔德勋爵撰书宣称,根据《邦联条例》第九条规定,“国会不得签订商业条约以限制各州对外国人课以与本州人民同等的进口税及关税,或禁止任何种类货物或商品进出口之立法权。”因此,不存在美国用自己的关税或航海条约对仍然控制着美国市场的英国贸易进行报复的危险,美国国会在谈判商业方面的权力并不比调整州际贸易的权力更大,签订互惠商约毫无必要。后来制定的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八款第三项规定,“国会有权规定合众国与外国、各州间及与印第安部落之通商。”按照最高法院法官马歇尔的解释,商业不仅仅是贸易,“它是双方的相互交往”,是美利坚合众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国会的触角已伸到远离商业的领域,即国会有权控制州际交往的各个方面。

——摘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三: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也把它作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出发点之一。邓小平指出:“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同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在我国“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将突出表现为国家对阶级斗争的调节作用,而不是阶级压迫的作用。“一国两制”使大陆和港澳台同胞团结在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旗帜下,扩大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突出了我国统一战线的民族的、爱国的性质。允许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使这一制度同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同时并存,因而“一国两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的更充分、更长时期内、更高层次上的利用。

——摘自陈述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礼仪之争”反映的本质问题。(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邦联条约》相比,1787年宪法关于美国国会权力的变化以及变化的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和理论上的发展贡献。(6分)

 

(1)一方面反映的是封建朝贡外交理念与近代平等外交理念之间的矛盾(2分);另一方面反映的是封闭的农业文明与开放的资本主义文明之间的矛盾(2分)。 (2)由国会没有管理全国贸易和商业的权力到国会享有管理全国贸易和商业的权力。(2分) 意义:有利于美国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使联邦政府在对外事务中拥有了自主权;加强了对州际事务的管理,有利于美国的稳定;有利于提高联邦政府的威权和社会政治的稳定。(6分,答3点) (3)理论依据:国家的主权与安全、领土的完整和统一是国家的根本利益;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4分) 理论贡献: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突出国家的调节作用;发展了“和平共处”理论,运用“和平共处”理论处理国内问题;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突出了爱国的主题、扩大了对象和范围;发展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理论。(4分,回答2点)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本质问题”,然后结合材料“……清廷要求英使行外藩朝贡天朝的三跪九叩礼,英使以维护对等之独立英王的荣誉加以拒绝,结果是马戛尔尼行单膝下跪礼。……法国人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写道:‘英国人认为他们的权利,在于根据西方制订的规则让中国向国际贸易开放。马戛尔尼的一切做法都在否认中国文化的有效性。拒绝叩头,讨厌盘膝而坐,见到日常生活的场景傲慢地感到可笑,这些意味着:认为不能有几种文明,只有一种文明,即西方的文明。’”归纳总结。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分析与认识。首先要依据材料“……根据《邦联条例》第九条规定,‘国会不得签订商业条约以限制各州对外国人课以与本州人民同等的进口税及关税,或禁止任何种类货物或商品进出口之立法权。’而……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八款第三项规定,‘国会有权规定合众国与外国、各州间及与印第安部落之通商。’……国会的触角已伸到远离商业的领域,即国会有权控制州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分析其变化,再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注意结合所学及材料“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一国两制’……扩大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因而‘一国两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的更充分、更长时期内、更高层次上的利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清代外交的变化;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制的建立•1787年宪法;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设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

1897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

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民国初年,金融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在金融业中,最为主要的是银行业。

19121919年全国银行发展状况表

年度

新设数

停业数

实存数

资本总数(万元)

1912

23

2

37

2714

1913

11

6

42

2890

1914

8

3

47

3842

1915

10

4

53

14522

1916

10

4

59

5198

1917

111

15

165

5557

1918

16

22

103

8808

1918

16

22

103

8808

1919

22

——摘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结合所学,从银行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角度对材料一、二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研究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事务,必须从1929 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入手。这次危机主要殃及先进工业国家……中国贸易从来没有超出国际贸易总额的一个很小份额,而外国在中国的投资,与在日本或在欧洲国家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作为一个以白银作为法定货币经济的国家,中国起初没有受到工业国家间危机的影响。……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外贸量在1929—1930 年之间保持稳定,而在1930—1931 年之间则增长20%以上,1929 年,新的关税税则生效——这是国民政府采取断然外交政策的产物——海关税收增加了一倍多。此外,1930年后改以黄金代替白银征收进口税,使政府从国际市场银价波动的影响中解救出来。……在工业国家正经历严峻的苦难时,上述种种导致了相对的稳定感……。

……按日本改革派——陆军军官、右翼反对派、某些知识分子以及通常对领导不满的人——的观点,……如果日本要继续作为一个能生存下去的国家,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似乎就是大胆地将中国置于日本的彻底控制之下。……这一过程开始于19 世纪末,而日本的几代人逐渐认为这种控制是必要的。然而这种支配势力有许多因素。一个是军事和战略的,与日本的实力与其他强国实力的对比有关。他们认为中国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它自己有权利成为一个军事强国,而在于它可能成为日本面临的潜在敌人,特别是俄国的一个基地。第二个是地理和经济的,反映了一个缺乏自然资源和完全依赖外贸的国家的生存条件。很简单,中国曾经是大豆、铁、棉花和其他货物的主要供应者,同时还是占日本出口总量1/5 到1/4 的市场。第三个因素更多是心理和文化的。日本人认为,作为一个曾成功地进行自我变革来领导其邻国,特别是中国,走向类似的变革道路。最后,也许比上述因素更为重要,是国内因素: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国内与国外事务之间的联系,要求强硬的外交政策只不过是重新调整国内社会和政治优先事项的运动的反映。…… 

——材料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出现时拥有相对稳定感的原因。(12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日本改革派解决危机的办法。(12分)

 

查看答案

192711910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由瞿秋白主持在上海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原则上通过的《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所谓“不断革命”,革命形势仍在继续高涨,反对退却,要求继续进攻。此决议案的通过

A.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局面迅速到来

B.配合了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

C.致使“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继续发展

D.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

 

查看答案

据统计,1760-1780年,英国农业增长率为每年01%1780-1801年则为08%,同期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14%,工业年增长率为2%。这说明当时英国

A.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            B.形成有机联系的国内市场

C.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D.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下表中的诗句节选自《诗经小雅角弓》。诗文意在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

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

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角弓精心调整好, 弦弛便向反面转。

兄弟婚姻一家人, 不要相互太疏远。

你和兄弟太疏远, 百姓都会跟着干。

你是这样去教导, 百姓都会跟着跑。

A.劝导周王治国要张弛有度            B.劝谏统治者行分封顺民意

C.强调宗族团结以巩固统治            D.倡导近亲联姻以对抗诸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