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二

产品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7.9

219.5

1144.6

514.9

27.8

144.8

65.2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5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棉布

公斤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6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 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的表格,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1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点。(1分)

 

(1)特点: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或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1分) 原因: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3分) (2)问题:工业化水平尤其是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分) (3)战略:制订“一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国际因素: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斯大林模式的影响。(2分) (4)起步落后,艰难发展。(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或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等。之所以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根据材料一相关信息,概括、归纳,可以这样解释: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了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等。 (2)根据材料二图表关键信息“按人口平均产量”、“各国为我国倍数”等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在建国初期我国工业落后,工业化水平尤其是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被称为“一穷二白”的国家。材料一、二中运用的数字统计表格,具有科学性,可比性,从而比较出来的结果和结论更准确,更具说服力。 (3)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1953年”、“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加快工业化步伐,中共制订“一五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共作出这样的战略,这与当时的国际、国内大背景密不可分。国际上:美苏争霸,美国等西方大国孤立、封锁中国;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效,中国受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国内:建国初期我国工业落后,工业化水平尤其是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被称为“一穷二白”的国家。 (4)此问属于开放性题,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有理、有据,成文即可酌情给分。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我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主要还是学习了苏联斯大林模式,即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门类还是比较齐全;我国基础工业薄弱,技术含量不高、资金少、规模小,制约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等。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工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50年代的工业建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和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国家的领土,以及如何规范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代的)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就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执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把1787年宪法想象成定义一些封闭的“权力圈子”。对于各州权力,这些“圈子”规定了限制范围:在圈内的权力是被禁止使用的,所有在圈外的权力则被假设允许使用。对于联邦政府,这些“圈子”则规定了授权范围:只有在圈子内的权力是被允许使用的,凡是在圈外的权力都被假设为无效而受到禁止。

——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

材料三  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新帝国形式上是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参加帝国的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是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属于各邦。

——丁建宏《德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元代是如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权限的? 2分)分析其作用。(2分)

(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美德两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

(3)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各国国家结构形式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查看答案

他的作品是“动荡时局的最明确的表达”、“迎合了无神时代的猎奇和逃避心态”,他的艺术是“孩子式的病态”的“无理的表现,免费的游戏”。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了上述说法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共101个。其中1979年以前12个、1980年—1989年20个、1990年后69个。从区域分布来看,欧洲39个,南北美洲40个,亚洲6个,非洲8个,大洋洲1个,跨地区7个。由此不能看出世界区域性合作和一体化组织

A.地区分布不平衡                       B.跨地区现象出现

C.90年代后增速加快                     D.阻碍经济全球化

 

查看答案

勃列日涅夫执政之初苏共中央文件指出:“近年来农业增长的速度减慢了,这给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破坏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经济规律,……,这些是农业落后的基本原因。”这表明苏共中央

A.正确揭示了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B.决定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强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D.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扩大市场的作用

 

查看答案

图为一学术讲座的海报。下列各项中与讲座主题内容不相符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英国的国有化政策

B.“福利国家”的出现

C.凯恩斯主义的失灵

D.自由主义的兴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