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门下省主掌出纳帝命,审议、驳正中书省之奏议表章。凡中书省草拟的诏令要先送门下省审议,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妥,可退还中书省重拟,当时称作“封还”或“涂归”。此外,尚书省等各官署送呈的奏章,也由门下省先行审议驳正,门下省将审核意见提供给皇帝参考。由此可见唐代门下省
A.在中央处于枢纽地位 B.具有监察职能
C.是中央的执行机构 D.制约了皇权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部,每部设立一名刺史,共十三名刺史。刺史的工作方法是“乘传周流”(“传”指公家驿站的马车;“周流”意为到处巡视),材料表明刺史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调整了地方行政区划
C.以巡视的方法监察地方 D.防止了官员腐败
“秦王朝统一全国后……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材料中所说的国家管理方式不包括
A.郡县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官僚政治
清代冯桂芬在《复宗法议》中说:“宗法者,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该观点认为宗法制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弘扬了传统文化
C.提高了国民素质 D.有利于社会管理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史家以为,天下者,君主一人之天下,故其为史也,不过叙某朝以何而得之,以何而治之,以何而失之而已,舍此则非所闻也。
——梁启超《中国之旧史》
材料二:李大钊科学地阐明了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应当“承认经济关系在社会全结构中是其基址,承认经济在整个的文化生活中是比较重要的部分。”
——据《史学思想史讲义》(192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中国“旧史”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李大钊的史观受何思想影响?简要分析李大钊的史观形成的背景。(6分)
(3)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史学研究的重点是农民起义和工人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19分)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1)归纳材料一的治国思想,并对这一思想的实践效果进行简要评价。(6分)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主之所欲也,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4分)
材料三: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3)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2分)
材料四: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2分)这种制度有何作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