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一首诗中曾写道:“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度上三乘。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短不...

有一首诗中曾写道:“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度上三乘。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短不灵”。诗中描述的是(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度上三乘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短不灵”。”可知描述的是在危险时刻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是十分精准的,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A、C、D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指南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后,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列古代官职中,具备这种职能的是(  )

A.太尉        B.太守       C.刺史        D.司空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下列观点中,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查看答案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而公众要启蒙自己,确实很可能的;只要允许他们自由,这还确实几乎是无可避免的。因为哪怕是在为广大人群所设立的保护者们中间,也总会发现一些有独立思想的人;他们自己在抛却了不成熟状态的羁绊之后,就会传播合理地估计自己的价值以及每个人的本分就在于思想其本身的那种精神。……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二 “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康德对于“启蒙”提出了哪些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哲人们提出的“自然法则”在社会制度上的体现。(2分)

(3)结合材料三,恩格斯说启蒙运动带有阶级局限性,这一局限的根源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官守学业,皆出于一”,“故私门无著述文字”,就造成了“学在官府”。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贵族关心的是维护统治地位,扩大统治范围,无暇顾及教育,“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毛诗•郑风•子衿》序)。私学出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士阶层中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养士之风形成。适应这种社会新需要,私家讲学,专门培养士。“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四夷”。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1912年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

学校

地点

特色

神州女学

上海

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

女子法政学堂

上海

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

材料三  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代,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教育领域里的变化及其原因。(5分)

(2)依据材料二,妇女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引发变化的社会背景。(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的思想,这种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二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做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三    观察分析下列两幅图片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四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和材料,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对五四运动认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国革命的道路如何体现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观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什么?(2分)提出这一目标的依据又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