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4分)历史一般是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研究历史可以采取不同的历史角度。...

(24分)历史一般是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研究历史可以采取不同的历史角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七八世纪这两个世纪应该是欧洲文明进入资本主义的前期,这两个世纪是西欧发展的关键。

这个时期是一个很复杂的时期。要按我们中国人非黑即白的看法呢,那这个十七八世纪就没有光明可言。君主专制这四个字就解释了。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明朝自宣宗(1398-1435)以后,很少皇帝能专注于国事,朝廷作为主要操在官僚手中,而皇帝则被赋予浓厚的神秘性格,仲裁百官间的争执,强迫性地执行开明专制。当时的士绅官僚,习于一切维持原状,而在这种永恒不变的环境中,形成注重内省的宇宙观,使今人看来,晚明时期显得停滞而无生气。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

材料三  1991年十集电视剧《外来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轰动全国。《外来妹》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后六个从穷山沟来到广东打工的女性的不同命运。《外来妹》是最早反映广东地区外来打工者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中的“外来妹”一词也由此走出广东,成为全国通用的词汇。

——改革开放三十年央视特别节目——《我们的三十年-我们身边的三十个细节》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从经济、思想与科技的角度,简要分析17、18世纪西欧历史是如何体现发展的“关键”和“光明”的。这一时代的末期兴起了何种文学潮流?(8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注重内省”的相关史实;你是否同意黄仁宇“停滞”的判断,请说明理由。(8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外来妹”(农民工)在20世纪80年代大量涌入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背景。(8分)

 

(1)经济:农业文明转到工业文明或工业革命发生,推动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思想:启蒙运动(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宣扬人文精神,形成思想解放潮流;科技:牛顿提出经典力学体系,近代科学形成(或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潮流:浪漫主义的文学形式;(每点2分,共8分。答案要点要有简要分析) (2)史实:科技方面,科技成就如《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巨著体现了总结性的特征,缺乏创新发展; 思想:王阳明吸取佛教的观点,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发展心学;(每点2分,共4分) 绘画艺术: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强调表示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答出其中的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观点理由:只答观点不答理由的不给分,其他言之合理的可酌情给分) 同意“停滞”:政治:中国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科技:中国科技缺乏创新,进入总结阶段;思想:理学居于官方哲学,儒学走向僵化;文化:八股取士,压抑了人才的选拔;(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不同意“停滞” :经济: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明清之际李贽、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具有早期启蒙和民主色彩;(每点2分,共4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1980年国家在广东建立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每点2分,共8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与获取有效信息及解读的能力。首先要注意题目的具体要求“经济、思想与科技的角度”及时间“17 、18 世纪”,再联系所学进行归纳总结。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末,在文学领域兴起了浪漫主义潮流。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时首先要理解“注重内省”的含义,再结合所学,从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归纳总结“史实”。对于后一问,属于开放式题目,首先确立自己的观点,再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归纳概括。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时首先要注意时间“20世纪80年代”及地区“广东珠三角”,再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领域及区域、改革开放的进程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里特别要注意经济特区的设立。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近代科学发展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牛顿力学;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科技与文艺•概况;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查看答案

李小庆在《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中认为,“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此观点依据的史实可能是

A.洋务派打着“自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B.其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D.当时的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完全堕落为洋人朝廷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A.契约思想         B.人民主权

C.建立法制         D.君主立宪

 

查看答案

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A.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

B.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

C.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D.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查看答案

学者潘君祥说:“国家机器是一种政治上层建筑,始终影响和制约着经济基础。它充当了近代化的组织者的角色……”因此,在落后国家的近代化初期,国家政权日益成为近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下列事件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20世纪初期,清政府通过各种措施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的发展

B.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家倡导“实业救国”,发展实业

C.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成福利国家

D.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