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观点类似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

A.权力制衡     B.君主立宪     C.天赋人权     D.社会契约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卢梭的社会契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倘若国家违背了人民的意志,人民就有权推翻这个国家。所以本题选D项,A、B、C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西方人文净胜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社会契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儒之学用以应事,清儒之学用以保身;明儒直而愚,清儒智而谲;明儒尊而乔,清儒弃而湿。……才智之士惮于文网、迫于饥寒,全身畏害之不暇,而用世之念汨于无形,加以廉耻道丧,清议荡然,流俗沈昏,无复崇儒重道,以爵位之尊卑,判己身之荣辱。”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清儒之学的转变

B.清儒之学的转变深受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影响了清儒之学的转变

D.清儒之学的转变为道光年间新思潮萌发奠定基础

 

查看答案

“它用聚光灯照亮一个家庭,把这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很具体、很细致地描绘出来。但是,它又没有把这个家庭孤立起来写,而是把这个家庭放在复杂的社会联系中来写,通过它的左右上下前后的联系,来描写当时整个社会的黑暗的、污浊的一面。”这本明代小说是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金瓶梅》    D.《红楼梦》

 

查看答案

朱元璋未称帝时就认为元朝“以宽纵失天下”,“(治国)首在正纲纪。元氏昏乱,纪纲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今将相大臣,宜以为鉴,协心图治,毋苟且因循,取充位而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打击贪腐,整顿吏治     B.废除丞相,直辖六部

C.设大学士,以备顾问     D.广开言路,体察民情

 

查看答案

唐甄在《潜书》中写道:“人君之尊,如在天上,与帝同体。”其结果是“臣日益疏,智日益蔽。”而公卿们也因为“罕得进见,”往往“于斯之时,虽有善鸣者,不得闻于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于九州。”针对这一问题当时思想家提出的对策是

A.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      B.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C.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D.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查看答案

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