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

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A.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

B.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

C.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强调中国古代最重大的发明在于天文历法和中医中药,主要在于历法能为农业生产服务,中医中药更是直接关乎人的生死,可见其是从实用性的角度来加以说明的,所以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地方实权的扩大       D.中央消除了地方的威胁

 

查看答案

22分)农作物物种的种植与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原与西域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中也促进了栽培作物的东传,大大增加了两汉时期的作物品种。两汉时期我国引入的农作物多为果树和蔬菜。从引入作物的命名上,在唐以前引进的新作物中大多带有“胡。字。如胡麻,即是芝麻;胡瓜,即后世所称的黄瓜;还有胡蒜、胡椒、胡菜等。

——摘编自《论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外来栽培作物的传播及其影响》

材料二    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

学名

别名(部分)

原产地

传入途径

玉米

番麦

御麦

美洲

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甘薯

番薯

金薯

美洲

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马铃薯

洋番薯

荷兰薯

土豆

美洲

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再从台湾传入中国大陆

 

 

 

 

 

 

 

 

 

——摘编自《中国文化与外来作物》

材料三  乾隆五十年,清廷在上谕中说:“番薯既可充食,兼能耐旱,必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

——《清高宗实录》

材料四

    乾隆年间人口统计(部分)

年度

人口数(单位:人)

乾隆十年(1745年)

169922127

乾隆二十年(1755年)

185612881

乾隆三十年(1765年)

206993224

乾隆四十年(1775年)

264561355

乾隆五十年(1785年)

288863974

 

 

 

 

 

 

 

 

 

 

——据《清高宗实录》整理

材料五  19962009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单位:百万公顷)

满分5 manfen5.com

——[美]Clive James《全球商业化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状况》

1)据材料一,指出两汉时期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原的条件。(3分)

2)据材料二,概括1617世纪三种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它们传入中国的国际背景。(7分)

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番薯“广为栽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据材料五,指出1996200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走势。(6分)

4)综合以上材料,总结影响农作物物种传播的要素。(6分)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苏联)坚信,如果苏维埃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和必要的……但我愿意表白我的信念: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的,而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19462月)

材料二   过去的一年里……由于不断刷新我们同各国之间的传统友谊,并派员出访北京和莫斯科,我们得以为世界各国之间建立一种更为持久的新型关系模式奠定了基础。美国的大胆首创使得1972年成为自二战以来向世界持久和平迈出最大步伐的一年,并因此而载入史册。

——尼克松就职演说(19731月)

1)概括材料一的中心内容。(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1972年成为(美国)自二战以来向世界持久和平迈出最大步伐的一年”。(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就大国关系与世界格局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改编自陈真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民国时期两次全国工商会议内容摘要

北京政府的全国工商会议

191211月)

南京国民政府的全国工商会议

193011月)

口参酌中外工商习惯,速订商律,公司律。

口许民自由经营,并尽保护提倡之责。

口凡编辑中小学教科书,须提倡爱用国货的心理,以期普及。

口征求工商意见,厘订工商法规。

口斟酌工商现状,协谋改正关税,保护幼稚工业。

口创设中华国货展览会,以养成人民爱国货之习惯。

 

 

 

 

 

 

 

 

 

 

 

 

——摘编自徐建生《民国时期两次全国工商会议与经济政策》

1)据材料一,概括华商公司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B时段华商公司发展的外因。(4分)

2)据材料二,归纳民国时期两次全国工商会议内容的相似之处。(6分)

3)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一中BD两个时段华商公司的发展状况,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查看答案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  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疢(疾病毒瘤),循之则其心私且邪。

——朱熹《朱子文集》

1)材料一中的“天”指什么?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观点。(4分)

2)据材料三,归纳朱熹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和朱熹提出上述思想主张的共同目的。(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