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通典》称:“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注意按照职务分类,选拔那些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来担任此职。秦《内史杂律》规定“除佐必当壮以上”。刘邦进入壮年,才试为亭长,秦汉时的博士限年五十以上。《为吏之道》提出的处理君臣上下关系的总原则为:“为君则鬼(怀),为臣则忠。”并将“君鬼(怀)臣忠”视作为政的根本。秦始皇在巡游全国各地所立的记功刻石中,就曾留下了不少要求臣民效忠于皇帝的说教。秦《除吏律》有多条法律规定,不得以“废官”为吏,不得任刑徒和未决犯为吏等。
——摘编自黄崇岳总主编《中国历朝行政管理》
(1)根据材料概括秦官吏选拔入仕的条件。(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前代相比,秦选拔官吏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两幅图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作者设计意图的不同,并对其观点进行评析。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创设了刺史制度,分全国为十三部,每部派一名刺史,周行郡国,代表中央负监察之责。这种监察权包括“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督察郡国守相、强宗豪右为宗旨。刺史部就是监察区,一个刺史部包括若干郡国。
——摘自樊树志著《国史概要》
材料二 西汉武帝时开始置司隶校尉,东汉复置司隶校尉,并扩大职权。司隶校尉不仅内察京师百官,并领一州,权力很大,封侯、外戚、三公以下,不论尊卑,无所不纠。东汉全国共分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秩六百石,其职权在西汉的基础上,将地方选举劾奏之权也转归刺史。到东汉中后期,刺史逐渐获得地方行政权和领兵权。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洪武十年(1377)明太祖诏遣监察御史巡按州县,名为巡按御史。洪熙元年(1425)又定巡按以八月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权力很大,管辖的范围也很广。洪武时,为巡察风纪和处理地方突发事件,派遣亲信、重臣带宪衔出巡,谓之巡抚。永乐以后,由临时差遣向专设过渡,成为固定官职,并逐步演变为地方军政长官,其以监察为主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
宣德十年(1435)罢交阯道,始定为十三道(按当时的行政区划设),置按察司,设按察使分别掌管地方监察事务。在地方上,提刑按察司为省级执法机构,同时朝廷派出的各道监察御史、巡按御史等都要参与地方要案的审理,违枉者,御史、按察司纠劾。十三道监察御史不仅监察地方,而且还协管两京、两直隶各行政机构,稽察在京大小衙门的各类档案文件,监控范围涉及一切政务。外官(即地方官)三年一次进京朝觐,由巡按御史及按察司综合考察其为政功过,以定黜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明两代监察制度有何相似之处?(14分)
(2)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汉、明两代为例,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作用。(11分)
基辛格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一书中说:自1980年以来,(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80年代在拉丁美洲,1994年在墨西哥,1997年在东南亚,1998年在俄罗斯,1999年在巴西。到目前为止,每次危机都在其高峰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被迅速制服,虽然每一次都距离灾难的边缘又近了一点。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A.国际经济体系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经济危机是可以避免和被遏制的
C.经济危机具有向外蔓延的危险性
D.跨国公司是遏制危机的主要力量
阅读下表,表中各大国钢铁产量在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 1910~1938年各大国的钢铁产量(单位:百万吨)
| 1910年 | 1913年 | 1920年 | 1930年 | 1938年 |
美国 | 26.5 | 31.8 | 42.3 | 41.3 | 28.8 |
英国 | 6.5 | 7.7 | 9.2 | 7.4 | 10.5 |
德国 | 13.6 | 17.6 | 7.6 | 11.3 | 23.2 |
法国 | 3.4 | 4.6 | 2.7 | 9.4 | 6.1 |
俄国 | 3.5 | 4.8 | 0.16 | 5.7 | 18.0 |
日本 | 0.73 | 0.25 | 0.84 | 2.3 | 7.0 |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
A.英美受益于一战且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B.德日未受一战影响但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C.俄国受一战影响但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法国既受到一战的影响又受到二战的影响
“强烈不满社会现状,积极追寻理想世界和强调主观灵感,崇尚自由创作。在作品中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的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