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制度创新推动了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制度创新推动了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美国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从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何亚华《以美国民主宪政为例看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  将来的正式总统,虽可继续选举袁世凯,但是政治大权应归内阁;因而内阁必由本党以国会多数派来组织,才能根椐约法发挥政党的责任内阁制作用,使国家走上民主政治的正轨。

——陈旭麓《宋教仁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10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美国的民主政治中怎样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9分)

3)据材料三指出宋教仁设计的理想政治体制有什么特点? 6分)

 

(1)表现:突破性创新:创立科举制度;渐进式创新:实行三省六部制。(4分) 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进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熟,为此后历朝所沿用。(6分) (2)说明:三权分立体制体现了分权的原则;代议制民主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两党制体现了轮番而治的原则。(9分) (3)特点:建立责任内阁制政府;实行政党政治和议会政治;用立法权限制行政权。(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主要考查学生对隋唐时期制度创新的分析与认识。主要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隋唐时期创立了科举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租佣调制等。这一时期,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时期,推动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 (2)主要考查学生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注意结合雅典民主政治和美国的民主政治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回答,如古代雅典的轮番而治,在近代美国则发展为两党制、直接民主发展为代议制等。 (3)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结合材料“将来……政治大权应归内阁;因而内阁必由本党以国会多数派来组织……”及所学归纳总结:建立责任内阁制政府;实行政党政治和议会政治;用立法权限制行政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的民主政治•特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4年春节期间,央视播出了家风是什么的节目,颇受好评。传统观念中的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忠孝耕读观念形成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与世袭制紧密相关

B与宗法制紧密相关

C与农本思想紧密相关

D与科举制紧密相关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肯定了中国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正义性

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查看答案

大卫科兹写道:我们已经看到,早在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1989年,这一现象已是遍地开花了。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A.政治民主化的推行

B.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

 

查看答案

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第一帝国(秦汉)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第二帝国(隋唐宋)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墩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第二帝国第一帝国相比主要的区别是(   

A.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否

B.选官制度的形成与否

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否

D.政治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查看答案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