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里循(澳人利亚)说过:“我们在‘暴乱’ ...

1902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里循(澳人利亚)说过:“我们在‘暴乱’ (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

A.清政府保证“设将来大皇帝有心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B.凡中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即英国领事)照办”

C.清政府保证“永禁设或人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D.清政府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天津大沽铁路沿线

 

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后后,清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签订了《辛丑条约》,在条约中规定,尽力维护列强在华的利益,并且严惩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首祸诸臣”,此时清政府实际上成为了列强侵华的代理人。故选C。A项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最惠国待遇的条款;B项是鸦片战争后的领事裁判权的失去;D项是《辛丑条约》的具体内容之一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辛丑条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著名学者余英时在论及科举时说:无论是东汉孝廉还是宋、明、清进士,都是在各地区均衡分配的大原则下产生的。而且地区分配的要求来自阶层的内部,也不能归之于皇权的片面操纵。东汉孝廉与人口成比例出于公卿会议;北宋逐路取人则经过南北士大夫长期争论而获致;明代分南、北、中卷也起源于洪武时北方落第举人的抗争。……各地孝廉进士往往在政府中为自己地方的利害说话。这当然谈不上是代议制,但不能否认科举制有时也发挥了一点间接的代议功能。这里余英时强调的是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

B.没有坚持取士唯才是择的标准

C.遵循了地域均衡分配的原则

D.具备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基本功能

 

查看答案

赵尔巽等《清史稿》中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时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该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这说明

A.内阁权力越来越小

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

C.清朝中央集权加强

D.清初分权思想加剧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55年初,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一江山岛、大陈岛、渔山列岛、披山岛等岛屿,至此,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同年3月16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称,如果新中国在台湾海峡扩大战争,美国将使用核武器。

——根据“人民解放军战史”整理

材料二   1955年是世界历史上的另一个转折点。新解放的非洲和亚洲人民召开了万隆会议,要求加快和推广非殖民化。此后不久,美苏决定不再限制联合国接受新会员国,这项决定有利于殖民地人民的解放,·…两大战胜国在原则上仇视欧洲殖民帝国。苏联的意识形态提倡人民解放。美国支持非殖民化,因为它本身就是非殖民化的最早期结果。除了这个感情原因外,美国还想乘欧洲之危机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欧洲史·欧洲帝国的结束》

材料三   1955年5月5日起,联邦德国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苏联和东欧成员国对此作出强烈反应,并终于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吴于度、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转折点”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转折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为“                           —1955年的世界局势”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自强运动中,帝国的儒家传统捍卫者们采用了新儒家方法来区分“体”和“用”,以制定出一个实用性的西化保守政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美]魏斐德《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二   五四期间许多年轻思想积极分子认为拯救中国取决于彻底拒绝传统—“关闭孔家店”,并且全面拥护“民主先生”和“科学先生”为形式的新启蒙道路。

——[]魏斐德《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三   1949年以后又发生了变化,一种新看法开始流行,认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一旦纳入苏联轨道就能够实现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将是一个按照既定模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

——[]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四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力图把现代化转变为非文化性的功用,一种意识形态中立的技术,一种全球性的普世主义。

——[]魏斐德《中国的现代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与之相比,材料二中“年轻思想积极分子”所倡导的“新启蒙道路”有何进步之处?(3分)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中国现代化道路,在性质上有何不同?据材料指出两者存在的相同局限。(4分)

(3)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既定模式”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在经济体制、与世界联系两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满分5 manfen5.com

——依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泊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编制

材料二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C。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人数的4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清朝政府奖励垦荒政策的持续贯彻,取得明显的成效,……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弥补了耕地面积的不足,这主要是乾、嘉、道三朝水稻的双季种植化,以及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的推广,为新增人口提供了新的粮食来源。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结合材料二和有关史实,揭示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9分)

(2)材料一中1650一1850年中国人口的变化有何显著特点?结合材料分析其成因。(5分)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影响各大洲和中国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