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虽然拥有汽车的人数在慢慢攀升,但数量颇为有限,走路或骑自行车依然是大部分中国人的主要出行方式,人们都愿意住在出行方便的市中心。可见这一时期的上海
A.消费观念制约工业化 B.是中国近代经济中心
C.汽车制造业尚未出现 D.城市化发展受到制约
19世纪末《申报》报道:“(洋人在中国开矿时)惟是中国之人惑于风水者众矣,倘有开矿之举动,则日是山也,或有关乎某处之来龙,是川也,或有碍于某处之地脉,多方阻挠,不使其兴工。”该现象反映出
A. 盲目排外成为社会主流 B.风水理论成为反洋工具
C.民族工业步履维艰 D.中西文明激烈碰撞
宋太祖在建隆三年八月下诏:“诸道法司参军,皆以律疏试判”,并形成制度。宋神宗时,科举考试增加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苏东坡也曾表示:“读书万豢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这说明宋代
A.文官政治日趋成熟 B.明法慎行,德主刑辅
C.行政权司法权合一 D.政治清明,法律健全
张载指出:“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这表明
A.世族门阀制度初步形成 B.宗法概念扩至国家政权
C.宗族制度威胁中央集权 D.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
史学理论家刘知几认为,“夫有(史)学而无(史)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簸,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下列选项属于史才的是
A.孔子用春秋笔法暗贬郑庄公 B.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研究秦律
C.林则徐搜集当时各国的信息 D.托克维尔对美国内战的预言
(26分)分配问题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分配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二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表2)
表2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
年份 | 产量 | 收购 | 收购量占产量(%) |
1958 | 20000 | 5876.0 | 29.4 |
1959 | 17000 | 6740.5 | 39.7 |
1960 | 14350 | 5105.0 | 3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
材料三 20世纪到福利制度黄金时期的70年代,英国福利开支增长了2.7倍,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4%上升到29.4%,1 983年,增至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38.2%。
——王振华《重塑英国: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分配方式存在什么共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相似背景。列举后来两国为改变这种状况所采取的措施。(10分)
(2)概括材料三中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举措。结合史实分析其背景,并予以简要评价。(12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配制度的认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