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是一个与辫发纠缠在一起...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是一个与辫发纠缠在一起的朝代。单是男人头上盘旋的一条辫子,其存废留剃就与清王朝的政治命运紧密相连。……明末清初易代之际,由满、汉战争而引发的“剃发”“留发”的发式之争,虽然最后以清王朝的军事胜利而告终。……然而为挑战清王朝剃发令,很多民众起义也都发布了蓄全发令。“起义”与“蓄发”结合的历次反抗,发展到近代时期以太平天国为顶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曾颁布“蓄发令” ,辫发被太平天国赋予阶级性、民族性等多重含义,成为农民起义军反抗统治者的口号和目标。

——摘自侯杰《剃发·蓄发·剪发——清代辫发的身体政治史研究》

材料二   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进呈《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以“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污衣,而篱发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为言,力主“断发”。……辫子是一束头发,然而他又维系着家家户户同王朝和传统的一种历史联系,因此剪辫子与否不啻是一种严肃的政治抉择。……剪辫与否本身不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多大影响,但在近代中国它显然又带有观念变革的意义。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显示了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显示了一个“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出现的“剃发”“蓄发”之争所代表的政治含义。(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不同的历史人物有关“断发(剪辫)”的主张和行动的出发点有何不同?清朝以来辫发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时代变迁?(8分)

 

(1)含义:“剃发”代表汉人服从满族人统治的象征;(1分)“蓄发”代表着反抗和挑战清朝政权的一种政治手段。(1分) (2)康有为:侧重于富国强兵,改善国民卫生习惯,提升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2分) 孙中山:表明反满清的革命决心。(2分) 黎元洪和袁世凯:民主共和潮流下投机革命以保全自己。(2分) “剃发” “蓄发”“ 断发”(剪辫)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具体体现,从社会生活角度展现了一个专制王朝向共和时代转型的具体变化。(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剃发”“蓄发”之争所代表的政治含义,是截然相反的。根据材料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曾颁布“蓄发令” ,辫发被太平天国赋予阶级性、民族性等多重含义,成为农民起义军反抗统治者的口号和目标。”可知“剃发”代表汉人服从满族人统治的象征; “蓄发”代表着反抗和挑战清朝政权的一种政治手段。 (2)根据“康有为进呈《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以“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侧重于富国强兵,和不利于经济发展角度;“且垂辫既污衣,而篱发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涉及 改善国民卫生习惯角度;“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 提升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根据“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可知表明反满清的革命决心;“黎元洪割辫显示了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 ,“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可知民主共和潮流下投机革命以保全自己。 清朝以来辫发的变化体现了一个专制王朝向共和时代转型的具体变化。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背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殷商之时,中国就有了禁止在街道上倾倒垃圾的规定,并视其为犯罪;管仲则明确提出以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设置相应官吏;秦墓出土的《田律》是世界上最早的环境立法之一;北宋甚至以皇帝下诏的方式重申环境保护禁令,命令基层官吏捕拿违反禁令的人。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北宋对矿课控制较松,但仍禁止民间私自交易。这种做法,不仅保证了国家收入,也抑制了私人盲目开采。中国在史前,已设立治水官吏—— 司空;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成为“天府”的富庶源泉;汉以来,“朔方、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灌田”。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并指出成型的中国传统文明的典型特征有哪些? 7分)

 

查看答案

“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该讲话

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查看答案

立宪派在1910年连续组织的三次请愿活动,尽管遍及16省,参与签名者达20万人,仍以失败告终。他们公开报告说:今后“非一请愿书可以力争,又非复少数人奔走呼吁可以得请求也,惟诸父老实利图之”。其影响是

A.使立宪运动彻底失败                B.清政府完全陷入孤立

C.革命的群众基础扩大                D.列强放弃支持清政府

 

查看答案

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相继创立。这些学说问世的共同意义是

A.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B.挑战了封建神学创始论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体系

 

查看答案

“经常跟过去的或现在的现实完全断绝了关系,喜欢从宏伟渺远和恐怖的事物领受灵感”,从而“鼓励一个新的狂纵不法的自我。”这种创作风格的盛行,实际上反映了人们

A.对理性王国的一种大胆追求

B.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

C.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

D.对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厌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