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国藩(181...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1853年初办湘军以对抗太平天国革命。1860年任两江总督,并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务。1864年攻陷天京。1865年调任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战败去职。为维护清朝统治,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有《曾文正公全集》。

——摘编自王岳川主编《一生要读的100位中国名人》

材料二    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即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简要评价曾国藩。(6

(2)根据材料,指出两位作者评价曾国藩的角度并谈谈得到的启示9分

 

(1)封建地主官僚;(2分)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镇压人民起义,开展洋务运动;(2分)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致力于改革。(2分) (2)一是从传统的封建官僚的角度;二是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4分)启示:两角度对曾国藩的评价各有其理。(1分)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曾国藩作为封建官僚的反动性和对近代中国的贡献。(2分)这说明,评价者的角度和立场不一样,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侧重点(结论)也就不一样。(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察学生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评价历史人物,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1860年任两江总督”,说明曾国藩是封建地主官僚;“1864年攻陷天京。1865年调任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战败去职。为维护清朝统治,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概括材料一,曾国藩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镇压人民起义,开展洋务运动;“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即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概括材料二,曾国藩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致力于改革。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革命史观和近代化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一可知,是从传统的封建官僚的角度评价曾国藩;结合材料二可知,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评价的。启示要从史学方法论角度分析,两角度对曾国藩的评价各有其理。“横看成岭侧成山”,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曾国藩作为封建官僚的反动性和对近代中国的贡献。这说明,评价者的角度和立场不一样,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结论也就不一样。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曾国藩·评价;史学方法论·近代化史观·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330万吨TNT当量)实验爆炸成功。一向被认为贫穷落后的中国,从原子弹到氢弹,只用了2年零8个月,比美国少用4年半,不仅在全世界时间最短,而且赶在法国前面。

于敏,1926年生,中科院院士。194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任助教,1960年开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突破中,率队提出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的完整设计,起了关键作用,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2015年1月9日,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元。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发展核武的背景。(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为于敏院士颁奖的意义。(5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君主立宪派掌权)国民议会庄严地宣布国王路易十六为法国自由的恢复者只有在君主政体存在时,我们才能使我们的局势巩固……稳定与自由,这就是任何良好治理的实质;两者只有在君身不可侵犯时才有可能。我不害怕国外列强和法国流亡者的进攻,可是我害怕我们如果不结束革命就要继续发展的骚动。

先生们想想,制宪会议解散后将发生什么情况呢?你们已经竭尽所能来巩固自由,你们消灭了一切专制,你们消灭了对财产权的任何侵犯,你们使一切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由此可见,如果革命哪怕是再前进一步,它也要造成王国的灭亡,因而使私有财产权受到侵犯。

……先生们,今天我们全体都应当明白,我们的共同利益就是停止革命……

──莫洛克·奥尔洛夫编《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第一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君主立宪派主张保留君主制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指出此时(1791年)法君主立宪派对法国革命的影响。5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材料二     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9分)

 

查看答案

(12分)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发明创造,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观察下列图片,按其所属领域(或产业)分类,并提炼其主题。任意选择一类图片,说明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西景德镇市古称浮梁,唐始设县,现存古衙建于道光年间,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和内宅居中轴南北,两厢有六部房。大门额书“浮梁县署”四字,东边立一鼓,告状的人或有紧急案情时击鼓,知县闻声升堂。西边有两块碑刻“诬告加二等”,“越讼杖五十”。仪门是县令举行仪仗恭迎上级官员的地方。大堂即正堂,取名“亲民堂”,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和迎接圣旨的地方。大堂内有原告石、被告石,又称下跪石,绅士以上身份的人候审时可以不跪。二堂是知县处理一般民事案件、商议政事的地方,取名“琴治堂”,表示知县一面弹琴,一面理政,就是仁政教化以德治县。大堂动刑罚乃以法治县,两处结合就是文武兼治。

——据豆丁网浮梁古县衙解说词整理

材料二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公开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法规,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形成了适应帝国时期境内各族人民社会要求的万民法体系,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节了大量商业纠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后来,罗马法又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摘自朱汉国主编《历史》(人民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治的基本特征。(9分)

(2)结合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历程,分析说明材料二中罗马法的思想内容能够影响久远的原因。(1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