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谓一正君而天下定。数千年来,只求正君之道,不思长治之方。而君之正,不可数见。故治常少,而乱常多,其弊极于清季。”为防止人治,《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临时约法》通过立法程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死亡。

材料二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立宪探索简表

宪法文献

产生背景

历史地位

①(1分)

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1954宪法”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全面展开

②(1分)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 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 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摘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1978年12月13日)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主张以法制取代人治的原因。(2分)为此,《临时约法》规定了哪些基本原则?(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的进步性。(4分)

(2)根据材料二,完成“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立宪探索简表”。(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法律文献在政治建设方面有何共同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主要观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怎样突出成就。(2分)

 

(1)人治导致国家治少乱多。(2分)主权在民、分权制衡(2分)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民主共和政体奠定了法律基础。(4分)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分)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框架的建立奠定了宪法基础。(2分) (3)加强法治建设;(2分)初步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整理和概括能力。材料中已经明确说出法治取代人治的关键,即“人治导致国家治少乱多”。《临时约法》中对这一原则的体现是三权分立原则,将立法权交给议会。对于《临时约法》的评价主要要从它的性质和他的内容来谈,首先要体现出它的阶级性,进而说明它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来看,①所描述的是一届政协中起草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于民主法制建设,这两部文献是总章程,《共同纲领》在宪法颁布之前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二者共同为民主法治奠定了宪法基础。 (3)本题考查概括和理解能力。邓小平的话概括起来就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经历了文革,民主法制遭到破坏,这个时期正处于修复时期。为此,颁布了1982年宪法,并且逐步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宋代著名绘画作品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开山之作。新文学以反抗传统、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取得了丰硕成绩。“五四”新文学的兴起,扬弃和超越了古典文学的文化审美形态,成为向具有现代意义或现代性的新文学观念、形态等进行转变的新起点,真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划出了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其文化意义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对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和现代价值标准的建构思想。

材料三  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但他们的作品映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的精神创伤,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宋代哪种绘画风格?(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2分)

(2)根据材料二,“五四”新文学体现了哪些现代观念和价值标准。(2分)结合所学知识, “五四”新文学的兴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绘画在创作手法和思想内涵方面的主要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以“文艺与时代”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安门原名为“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改名“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城楼大殿东西宽九间、南北深五间,用“九、五”之数,是取帝王为“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含意。

材料二  天安门就像一位沧桑的历史老人,它目睹了近代中国人追求民族复兴的奋斗历程。1912年天安门城楼见证了最后一次“金凤颁诏”,宣统退位。1919年的天安门广场人群汹涌,“还我青岛”的呼声惊醒国民。1949年的天安门欢呼一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传遍神州。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历史上的天安门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哪些特征?(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民主革命历程中的哪三个重大历史事件?(3分)这些事件各自具有怎样的里程碑意义?(3分)

(3)进一步探究:结合下列图表内容和所学知识,完成关于近代历史上“南京大事记(部分)”的文字说明:(6分)

①“国耻开端”

②“天国春秋”

③“民主丰碑”

④“人民解放”

1842年8月29日 

1853-1864年

1912年1月1日 

1949年4月23日 

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

1873年出版的《镀金时代》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对一位企业家兼政客的描写,揭露了投机家和政府官吏掠夺国家和人民财富的黑幕,揭示了种种丑陋不堪的社会现实下列与《镀金时代》同属一个流派的文学作品是

A. 雪莱《西风颂》                     B. 雨果《巴黎圣母院》

C.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D. 贝克特《等待戈多》

 

查看答案

19世纪的英国是科学的时代,当时的时尚就是人人都谈科学。”能对此作出证明的是

①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②相对论的提出

③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④进化论的提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三权分立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人民主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