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公元前三世纪末期的中国局势图,最终完成国家统一的是 A.① B.② C.③...

图是公元前三世纪末期的中国局势图,最终完成国家统一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

B.

C.

D.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赌徒试图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时间时在公元前三世纪末,换算成年代为公元前200年左右,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战国末年,统一中国的是秦国;再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是③,①燕国,②赵国,④楚国,故本题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的统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但在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上,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主要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A.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B.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

C.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查看答案

《谷梁传 》记载“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分封制有利于边疆的开发            B.分封制强化了专制王权 

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            D.诸侯国实行了小农经济 

 

查看答案

(8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交往日益密切。

鸦片战争以前,华夷观念是中国人描述世界局势的固定思维方式。中国人习惯将中国称为“天朝”“天朝上国”,而将中国以外的国家称为“夷狄”“蛮夷”等。在华夏族的眼里“夷”是不知礼仪的野蛮人。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人对世界了解逐步增多,他们描述世界的词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虽然称西方为“夷”者仍然存在,但是“泰西”(即遥远的西方之意)和“西洋各国”的使用逐渐增多。郑观应指出,“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强分夷夏。”

甲午战争之后,“夷”在整个中国人的世界词汇中已经微乎其微了。与此同时,“泰西”“西洋各国”“西洋”等词汇居于主导地位,以“强国”“列强”指英、法、美、德、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现象也开始增多……“瓜分”一词也是这一时期的主流话语。

——摘编自任云仙《近代中国国际政治词汇演变论析》

词汇使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思想观念的变化。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时期中国国际观念变化的历程,并分析说明其影响。

 

查看答案

(8分)大运河是南水北调的重要通道。依据图12说明大运河的历史变迁。结合所学,说明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36分)国家权力的分布与政策的实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官吏的任命基本以门第为标准,地方佐官由长官辟举,中央与地方在具体政务运作的层面上并未完全联结为一个整体。而到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对帝国政治运作的影响力基本消退,就连此前皇室内部影响皇权运作的宗室、外戚、后宫、亲王甚至皇太子等力量,也基本从政治上淡出。官吏全部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中央与地方在各方面具有政务的运作中走向一体化,皇帝本人也走到了处理国家政务的前台,“朝廷(皇帝与宰执为首)----州县----百姓”架构下的国家形态基本成型。

——刘后滨《政治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变革》

(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中国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的变化及成因。(8分)

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许多学者主张在中国实行统制经济。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统制经济源于苏联的计划经济,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经济遭遇到严重的危机,世人“一闻苏俄计划经济之成绩,安得不靡然风起,视为宝典”。马寅初还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贫弱之国,除统制之外,殊无法抵抗其潮流也。

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将锐利的笔锋指向打着“经济统制”旗号的官僚资本: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

——摘编自钟祥财《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统制经济思潮》

(2)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30、40年代马寅初对统制经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观点前后不同的原因。(12分)

材料三      “重商主义”是西欧15~18世纪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者借助国家的力量推行自己的政策主张,工商业阶层希望得到国家的有力保护。在整个重商主义时代,国家干预被强烈要求“保护贸易并粉碎阻挡商业扩张的种种中世纪羁绊”。

18世纪末,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提出批评。他认为国家干预经济活动是十分危险的,主张一切听其自然,允许资本家自由地朝廷经济活动: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则赞扬重商主义,认为重商主义有“科学真理成分”。他不相信市场机制或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解决危机和失业问题,而相信现代资本主义只有在国家这一只看得见的手的帮助之下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经济自由主义,扩大政府职能,主张国家干预。凯恩斯经济学很快取代传统经济学的正统地位,并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3)以“政府权力与市场关系”这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