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

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   

A.“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

B.晚晴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

C.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

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

 

C 【解析】 试题分析:A、 B、 D 三项表述都不够严谨,故排除之;有材料中“存亡”“生存”等信息,再联系时间可知,是民族危机的加剧促进了思想界的转变, 故选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严复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

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查看答案

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是   

A、各有特色               B、扬中抑西

C、无法相通               D、扬西抑中

 

查看答案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材料中不能反映的是   

A.契约立国        B.人民主权

C.以法治国        D.君主立宪

 

查看答案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