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

(12分)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满分5 manfen5.com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3分)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4分)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3分)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2分)

 

(1)主张:教育救国。(1分)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1分)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1分) (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2分)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2分) (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1分) 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分) 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1分,) (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功的重要保障。(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据材料“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可知是主张教育救国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等。不能实现考生主要从政治上来答,即当时的社会性质问题。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问题,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出处可知,是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故背景主要是三大战役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内涵主要是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考生在做题时应该看材料的出处。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根据图表可以很快归纳概括出来;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增长主要是八大和一五计划等;下降主要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等;接着有上升主要是七千人大会和确立的八字方针。 (4)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据史料“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可知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功的重要保障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七届二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分)大历史观主张用宽视野对历史进行整体认识,从长远的社会发展看历史的脉动,从中西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以此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洞悉其背后深刻的自然环境、经济和文化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  洞悉中外并生的“思想繁荣”

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衡。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视角二  认识影响近代的“东西文明”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视角三  探寻各具特色的“文明传承”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则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直是主体,只是不断的扩大容量。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促使东西方“这一思想繁荣时代”到来的因素。(8分)

(2)依据材料,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8分)

(3)你是否赞同材料中“文化接力”的观点?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

(18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8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6分)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4分)

 

查看答案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查看答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具体表现为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      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