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中国近代经历了新旧思想的交锋,引发思想界的巨大变化。 (1)某中学历史...

(12分)中国近代经历了新旧思想的交锋,引发思想界的巨大变化。

(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近代以来不同社会思潮对中西文化的态度。请你填充下列表格空白处。(6分)

社会思潮

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维新思潮

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新文化运动

 

 

 

 

 

 

通过对维新思潮人物的探究,同学们又搜集到如下史料:

史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救亡决定》

史料二  (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2)史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思想主张?(2分)

(3)从史料一到史料二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什么变化?(2分)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变化?(2分)

 

(1) 社会思潮 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①中体西用(1分)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维新思潮 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②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分) 新文化运动 ③全盘否定儒家思想,批判传统文化;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1分) ④批判“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西方自由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分)                   (2)强烈要求实行全面的维新变法。(2分) (3)由主张全面的维新变法到不敢主张废除旧衙门和罢免守旧大臣,只新增衙门和提拔官吏、重用有志之士。(2分)原因:一是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再现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思想主要是中体西用;戊戌变法的原因主要是经济上的力量小;思想上的守旧有实力强大;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批判传统和西化相结合;主要原因还是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来解答。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和史实的再现能力。根据材料“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的主张主要是要求不断进行变法图存,在结合材料也是这样的意思。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和史实的再现能力。据材料“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要求增加新机构,新人员等进行变法。主要是自身力量小,守旧势力强大。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眼中有不同的变化: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2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阶级和经济原因。(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形象”成为“流行语”的背景及在欧洲人心目中变化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13分)人口政策、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荀子曰:“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

材料二  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间

乡民迁出

总人数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体现了中国哪些传统思想观念?(3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近百年间该乡居民离乡谋生呈现出的变化趋势。(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背景。(6分)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状况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

——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材料三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明“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的理由。(2分)

 

查看答案

邓小平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邓小平自告奋勇抓教育期间首先所做的主要工作是

A.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支持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C.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D.提出高等教育“2ll工程”计划

 

查看答案

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日本小笠原群岛,让  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

A.古巴导弹危机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