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辱之道。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有太...

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辱之道。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有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错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属性不同其斗争目标是不可能趋向一致的;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的目标主要推翻清政府,义和团的目标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没有体现求民主;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以及资产阶级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反对外来侵略,所以本题选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太平天国、义和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查看答案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A.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B.制瓷业开始兴起

C.为了谋生,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查看答案

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

A.东厢房          B.西厢房        C.北房           D.南房

 

查看答案

14分从臣民到公民,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民观念是东方社会生活中独特的政治价值心理,也是遍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政治观念。它的形成源于政治,又成为维护和巩固君主统治的重要政治文化因素。强烈的封建等级严格固定了所有人的身份,臣民观念又束缚了所有人的思想,人们不能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不能做自己的主人,只需做一个安分的守法主体、一个顺从的义务主体即可,丧失了政治上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这样,整个社会安于这种政治思想模式,民众习惯成为顺民了。

——摘自程显芳《近代公民观念的产生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 臣民观念”与君主统治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臣民观念”给明清时期的中国造成了哪些影响?(5分)

材料二  古希腊的商业形式和城邦的政治体制促进了希腊公民的能力发挥,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

——摘自高寒《浅谈希腊神话中的人文精神》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对人性的不同态度并从政治角度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

材料三  关于“公民”的概念,中国古代并没有,完全是舶来品……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思想广泛传播,公民概念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1902年他康有为发表《公民自治篇》……梁启超为《公民自治篇》所作的按语中,对“公民”做了解释:“公民者,自立者也,非立于人者也。”“至公民之负担国税,则权利义务之关系,固当如是,非捐得此名以为荣也。”而康有为认为:“人人有议政之权,人人有忧国之责,故命之曰公民。”

——摘自杨才林《论民国时期的公民概念及其公民教育》

(3)根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梁启超所提倡的“公民概念”的内涵。概括指出欧美“公民概念”和中国“公民概念”产生途径的差异。(5分)

 

查看答案

14分)通电就是面向广大范围公开拍发的电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通电发展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06年12月3日 

广州绅商易学清等11人联名通电提出,勿将广九路权许外人。

1907年11月11日 

安徽铁路公司通电,力请自办浦口至信阳铁路。

1909年11月

湖北铁路协会等团体通电军机处、外务部等,申求该省境内铁路准予商办。

1911年10月12日 

湖北军政府即发出10道通电,宣告武昌光复,并呼吁各省响应。

1912年1月2日 

孙中山在南京发表《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

1912年4月29日 

南京留守黄兴通电,倡导“劝募国民捐,以减少外债之输入

1919年2月

北京等地社会团体即纷纷通电,要求公布并废除中日间所定各项密约。

1919年5月22日 

成都高等师范全体学生通电,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慰留辞职校长,惩办卖国贼。

1919年8月2日 

少年贵州会通电称:“敝会虽地处僻隅”,但“责无旁贷”,各项行动“务期达到目的”。

1935年3月2日 

蒋介石通电倡导发展体育运动:“查运动为锻炼国民体魄,以达成强种救国重要工作之一。实应极力提倡,普遍发展。”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提出改组政府、停止内战等主张。

1936年12月19日 

中共发表《对西安事变通电》,呼吁各党各派,共赴国难。

 

 

 

 

 

 

 

 

 

 

 

 

 

 

 

 

 

 

 

——摘编自夏维奇《“政治之利器:通电与近代中国政治生态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电产发展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电发展的方向。(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通电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