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决定了改革的历程必定是曲折艰难,充满斗争的。

材料一    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1)结合所学以史实说明梭伦改革是如何达到社会力量的“平衡”的?(4分)

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

——苏辙《栾城三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不可也”的原因,(6分)

 

(1)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既赋予了平民以参政机会,又保留了贵族的既得权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成了社会平衡。(4分) (2)表现:推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任答两点得2分)抑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这些措施危及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而导致变法失败。(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材料关注到社会各阶层的贫富差别和政治诉求。结合梭伦改革,面对“山地派”、“海岸派”和“平原派”斗争引发的社会动荡,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既赋予了平民以参政机会,又保留了贵族的既得权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成了社会平衡。 (2)“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王安石变法推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调节了农民、地主和政府的利益关系。苏辙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抑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这些措施危及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而导致变法失败。因此苏辙认为“其不可也”。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梭伦改革;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证明经济全球化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使人类对地球有了真实的了解,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当对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因此,从“新大陆”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的开辟是如何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的形成?(8分)

材料二    经过工业革命,英国工业生产量已远远超过了国内市场的容量。到19世纪中叶,英国一半以上的工业品要销往国外,国内生产所需的大部分原料也要靠国外供应。这种情况在英国最大、最主要的棉纺工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时英国所生产的棉织品的绝大部分销往国外,生产所需的棉花来自美国、印度、巴西、埃及等国家。在这一时期,英国不仅是世界消费品的主要供应者,也是生产资料——机械设备的主要供应者。因此,这一时期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标志着经济全球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机器大生产在促进“经济全球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12分)

材料三1900-198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比较表

满分5 manfen5.com

——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经济全球化发展角度分析导致1948-1981年世界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6分)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没有雅典式的民主制度,近代也未建立起像样的民主国家。对于我们这个封建历史漫长、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度来说,民主是个迷人的字眼,也是近百年来力追不舍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摘编自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杈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据材料一、二提供的历史信息,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在追求民主道路上呈现的异同点。(8分)

材料三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力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成长。”

(2)概括材料三作者对待学习外国制度所持的观点,并用材料一、材料二的信息及实践结果论证作者观点的合理性。(12分)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一”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满分5 manfen5.com

A.英法美    B.英美苏

C.中苏美    D.美中苏

 

查看答案

罗斯福提出了新“四大自由”,即:言论、信仰、免于匮乏和免于恐惧。前两项是旧四大自由的合并,在西方已是不言而喻的。实际上增加的核心就是“免于匮乏”的权利。从此,有人挨饿不仅是私人的事,而是被剥夺了基本权利,政府和全社会有责任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从这一观念出发,罗斯福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作出的重大举措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D.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