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刘邦称帝后,大封刘姓子弟为王,“自为枝辅,以卫王室”,允许后代继承封号,并规定“...

刘邦称帝后,大封刘姓子弟为王,“自为枝辅,以卫王室”,允许后代继承封号,并规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由此可见当时存在着(   

①分封遗风         ②宗法观念        ③皇权思想       ④世袭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封刘姓子弟为王”、“自为枝辅,以卫王室”、“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相关内容——汉初分封“同姓王”。据此,分析、判断选项,直接判断得出,①②④三项的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进一步分析④项“世袭制度”,由题干材料“自为枝辅,以卫王室”,可知,其更深层次的意思,即能够体现注重皇权,强调皇帝的独尊,故④项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初政治制度·汉初分封“同姓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前三世纪写成的《吕氏春秋》中,有《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专门讲述“农家之言”。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吕氏春秋》是专业的农学著作      B.注意总结农业生产经验

C.战国时期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    D.百家争鸣已经接近尾声

 

查看答案

(28分)义利论是关于道德规范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及人们如何对待两者关系的理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养之之道何也?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也。何谓饶之以财?人之情,不足于财,则贪鄙苟得,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其制禄,自庶人之在官者,其禄已足以代其耕矣。由此等而上之,每有加焉,使其足以养廉耻,而离于贪鄙之行……人情足于财而无礼以节之,则又放僻邪侈,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为之制度。婚丧、祭养、燕享之事,服食、器用之物,皆以命数为之节,而齐之以律度量衡之法。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万言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对义利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义利观产生的时代背景。(8分)

材料二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义利观的演变”为课题收集的史料表

 

史料

观点评价

顽固派

“夫士习之坏,向第阴背夫义以从利耳,今则显然逐利,并不知有义之名。民风之坏,向第尚力而未能重德耳,今则长幼无序,且并不知有贵贱之分。”(《筹办夷务始末》)

A

洋务派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但仍然没有突破封建地主阶级的伦理思想体系的范畴。

维新派

“故天演之道,不以浅夫、昏子之利为利矣,亦不以谿刻自敦、滥施妄与者之义为义,以其无所利也。庶几义利合,民乐从善,而治化之进不远欤。”(严复《天演论》)

B

 

(2)材料二的观点折射出近代中国人对“义与利”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参考材料二中评价洋务派观点的方法,选择顽固派或维新派的观点进行评价。(2分)

材料三

满分5 manfen5.com

3)据材料三,指出洛克菲勒创业史的突出特点。(6分)并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解读图所示漫画的寓意。(6分)

 

查看答案

(24分)“法”被列“汉语盘点2014”年度国内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1)依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思想主张。(2分)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主张在当时的进步意义。(4分)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指出“妥协”在调和当时美国国内矛盾方面的具体表现。(6分)由此,谈谈你对当时“妥协”的认识。(4分)

材料三      清末“预备立宪”大事记

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揭开“预备立宪”序幕。

1906年,出洋考察大臣回国,并奏说,立宪可使“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7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各省筹设谘议局。

1908年,清政府又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期,同时颁布以保障“君上大权”为核心内容的《钦定宪法大纲》,但也限制了皇帝的权力,规定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权组织形式。此后两三年,还颁布了各种法律的草案,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的范畴。

1909年,多数省份设立谘议局,多由立宪派主持,积极开展立宪活动。

1911年,清政府组成立“责任内阁”,在13个内阁大臣中,皇族占7人,人们讥称它为“皇族内阁”。

——据人教版《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等整理。)

(3)长期以来,人们对清末立宪的认识有两种主流观点:①认为清末“预备立宪”是一场政治“骗局”,是“假立宪”; ②清末“预备立宪”推动了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进程。请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剖析。(8分)

 

查看答案

图,英国学者约翰夫·杰弗在《历史焦点》一书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世界的基本强国可以被看作构成了两个三角形的结构,美国同时占据了两个三角形的顶点。图中最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①      B.      C.      D.

 

查看答案

读表,中的数据变化折射出(   

  1945—1971年美国黄金储备与对外流动负债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时间(年)

黄金储备

对外流动负债

黄金储备∕对外流动负债

1945

245.6

79

310.8%

1960

178

210.3

84.6%

1968

121

331

36.6%

1971

102.1

678

15.1%

 

A.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建立到瓦解的过程

B.美国由最大债权国变为最大债务国的过程

C.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D.美元逐步丧失其在国际货币中的领导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