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59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发表了他著名的小说《双城记》,该作品以1789年法国革命为背景,是那个时代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在《双城记》的开头,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在小说发表之前的1854年底,狄更斯曾坦言,“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原因一一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一一变成那次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可见,《双城记》的创作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同时,通过对革命恐怖的极端描骂,也对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对抗暴政的人民群众提出警告,幻想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
(l)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狄更斯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4分)在狄更斯看来,法国大革命能够为当时的英国统治阶级提供哪些历史借鉴?(8分)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段话。(13分)
下列图示中能够准确放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当时有人抱怨说,罗马帝国的“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罗马帝国形成了( )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文中的“当时”是指( )
A.清朝末年 B.民国初年
C.民国后期 D.“文革”前后
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著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1937年8月13日至1l月8日,日军伤亡数字累计如下:
上表属于研究下列哪一事件的原始材料( )
A.百团大战 B.七七事变
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是应该否定的。这种说法( )
A.不正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B.不正确。从当今看,中国传统思想依然占据主流文化地位,传统并没有消亡
C.正确。“打倒孔家店”对于传统文化的破坏性后果是不可挽回的
D.正确。白话文运动导致古文阅读理解的困难,不利于华夏文明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