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

印度洋

中国战场

(不含东北)

东南亚

太平洋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中 国

美 国

英 国

伤亡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 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62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3分)

(4)1895年,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50年后,中国人民打败了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5分)

 

(1)(2分)①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1分)②使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不足。(1分) (2)(4分)设想结局: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本腾出兵力与德国东西夹击配合,(1分)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1分)未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2分) (3)(3分)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1分)②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1分)③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1分) (4)(5分)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腐败无能,单纯依靠官兵抗日;(1分)②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1分)实行全民族抗战。(1分)③甲午战争中,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势单力孤;(1分)④抗日战争中,中国得到海外华侨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列举了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三个时间段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日军兵力的分配情况,从中明显可以看出中国战场的兵力是其他战场的几倍乃至10倍,所以结论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而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不足。 (2)材料“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是罗斯福设想的战争的结局。之所以没有出现是因为中国坚持全民族抗战,始终没有屈服。 (3)前两则材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配合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第三则材料是对中国与美国、英国伤亡人数的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中国的伤亡人数巨大,由此可以看到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4)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当时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清政府腐败无能,单纯依靠官兵抗日,并且列强当时的目标是瓜分中国,不可能同中国共同抗日;抗日战争发生于1937-1945年,在共产党的号召下,国共以民族大义为重,摈弃党派之见合作抗日,并且随着法西斯侵略的扩大各个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法西斯战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76年,明太祖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材料二  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明太祖朱元璋对丞相的使用一开始就存有戒心。

明朝初年,胡惟庸做宰相后……骄恣擅权……胡惟庸的恣意妄为,向皇权提出了极大挑战,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归纳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的原因。(8分)

材料三  废除宰相制度15年后,明太祖得意地总结道:“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后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他曾在八天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材料四  明朝皇帝担心内阁变成事实上的宰相,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有的学者评论道:……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更加严重,其因在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

(2)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归纳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带来的影响。(10分)

 

查看答案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查看答案

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护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出现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推行民主改革

B.“冷战”局面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

C.加紧孤立、封锁和威胁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D.扶植日本,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查看答案

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他可以:(    )

①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

②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

③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

④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2004年,日本首相小泉在谈到安理会改革的问题时说:“那些有意愿和资源在国际和平与安全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国家,应当参与安理会的决策过程。”由此表明(   

A.日本即将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日本重新走上了扩张霸权的道路

C.日本希望为国际和平提供更多资源

D.日本谋求在世界政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