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分)国家治理与人才培养要因势而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谚曰“蠹众而木析,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故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鲜矣。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国无“隙”、“蠹”矣。(据《商君子·修权》)
(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揭示的问题及解决办法。(7分)
材料二 在新政时期,罗斯福通过自己的班子迅速起草制定他认为是必要的法律,然后交由国会批准。过去仅由总统建议、国会立法的做法完全被突然增大的总统立法权代替了。整个30年代,自由或民主能否在现代世界存续下去已成大问题,……罗斯福此刻明晰坚定的声音,无异于给美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了颗定心丸。20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制定了《联邦行政程序法》,对行政权的约束从传统的事后司法审查,转变为对行政行为的事前、事中控制。美国国会在罗斯福连任四届之后提出了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并让公民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政府的行政管理,如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或提交书面资料等参与行政立法和行政决策;通过陈述、申辩、取得行政咨询和听证等形式参与实施各种具体行政行为。(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编》)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行政权力的调整如何体现“因势而动”?(4分)并分析其影响。(6分)
材料三
(3)历史学家李剑鸣认为,历史解释包括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寻找不同事实之间的关系,最后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请以此标准对材料三进行历史解释。(10分)
(25分)计量研究方法可以拓宽史学研究的途径和视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历史描述,即指对历史事件进行包含所有历史要素的表述。应该满足几方面的要求:历史事物产生的环境;历史事物构成的因素;历史事物的内部关系;历史事物的沿革状况。其中,正确反映历史事物的内部关系是表述历史事物的主要部分,这种关系表现了事物的客观属性和存在意义。
(1)据图1概括19世纪以来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3分)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使世界呈现出“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趋势,根据对历史描述的认识,结合图1并参照图2叙述这一趋势。(8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材料来源: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二?(4分)
材料三 普京语:“苏联的解体是二十世纪人类地缘政治的重大灾难”。
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
咨询答案 | 1990(%)[ | 1997(%) | 2004(%) | 2006(%) |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 23 | 23 | 30 | 30 |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26 | 26 | 27 | 30 |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 18 | 19 | 16 | 16 |
是一场灾祸 | 12 | 16 | 14 | 10 |
难以回答 | 21 | 16 | 13 | 13 |
(3)据上表归纳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几种心态。(2分)结合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分析俄罗斯人这些心态。(8分)
意大利学者贝奈戴托·克罗齐提出“历史即哲学”的观点,即主张用合适的理论指导历史研究。下列搭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选项 | 历史学家 | 理论 | 历史研究 |
A | 希腊的希罗多德 | 全球史观 | 从制度优越的角度分析雅典人作战英勇的原因 |
B | 西汉的司马迁 | 法家理念 | 以本纪和列传的形式展示中国古代名人的风采 |
C[来 | 近代的梁启超 | 人民的作用 | 从器物、制度、文化发展历程研究中国社会的变化 |
D | 当代的罗荣渠 | 现代化史观 | 研究世界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在世界影响下的发展趋势 |
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荷兰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一位思想家在18世纪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决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位思想家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 B.德国统一 C.英国光荣革命 D.辛亥革命
历史学家陈晓律认为:西欧现代经济的本质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主体分为个人、企业和政府三大类,要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西欧国家大都依靠一块最重要的基石。这块基石的渊源是
A.雅典的民主 B.美国的自由
C.英国的平等 D.罗马的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