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前苏联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前苏联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表

年份

1917

1922

1926

1939

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18%

16%

18%

32%

 

 

 

依据上表,指出前苏联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从1917年到1922年城市人口比重有所减少,从1922年到1938年连续增长,其中1926年到1939年增长迅速。(2分) 减少的原因:三年内战,经济困难。增长的原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恢复。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迅速实现工业化,推进了城市化的发展。(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表格并结合所学分析历史问题的的能力。首先分析表格可知:从1917年到1939年期间,先是城市人口比重下降,然后是有较大的提升。回答原因时要注意人口比重变化的节点“1922年”及比重较大的年份“1939年”,正是苏联经济政策发生较大变化的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特点的斯大林模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城市人口的变化。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大事记(部分)

朝代

历史资料

西汉

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自此之后,汉与各国往来不断。中原地区的大量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向西输送,铸铁技术、井渠法也传到西域。西域各族派遣很多贵族子弟到汉朝学习,汉族文化在西域各族广泛传播开来。西域各地的葡萄、苜蓿等农产品也传播到中原地区种植。

唐朝

陆上交通向东可达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通往今天的亚欧非的许多国家。海上交通,向东可达今天的韩国、日本,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753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传佛法于日本。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

宋朝

海上“陶瓷之路”发展兴盛,当时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十几个国家进行贸易,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进出口货物达410种以上,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阅读上表,归纳由汉到宋对外交往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结合所学,概括这一阶段促进对外交往发展的主要因素。(8分)

 

查看答案

36分)人际关系·政党关系·国际关系

材料一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建立社会等级)。分何以能行?曰:义(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荀子《王制》

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自给自足,相对于我们自己的需要来说,每个人都缺乏许多东西……由于有种种需要,我们聚居在一起,成为伙伴和帮手,我们把聚居地称作城邦或国家。

——柏拉图《国家篇》

1)依据材料一,概括荀子和柏拉图思想主张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人分析其主张的社会背景。(8分)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1927年北伐战争示意图

  19341936年红军长征路线图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1937年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示意图

  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示意图

2)阅读图①至④,结合所学,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读和分析逻辑清晰。

3)二战后国际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合作加强。请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欧洲一体化的具体史实回答: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面对国际形势吸取教训、加强经济合作的?(14分)

 

查看答案

图中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①多极化国际格局已形成  

②欧洲版图发生重大变化

③世界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④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挫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17—19世纪,英、美、法、德先后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其主要共同点是

A.议会成员均由选举产生           B.国家元首均有实权

C.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           D.议会均拥有立法权

 

查看答案

16世纪,欧洲的一场争论很快扩展为关于上帝与人类关系的新思想的传播。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指

A.因信称义        B.知识即美德

C.人非工具        D.人民主权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