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32分阅读下列材料: (1)材料一、二都是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评价,材料一着重...

32分阅读下列材料:

(1)材料一、二都是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评价,材料一着重于其对农民的掠夺,材料二着重于农民的精神面貌折射出的人的自由。基于这些理解,分别解答。

(2)我们可以理解到:材料一没有看到对农民人身的解放,材料二没有看到解放过程中对农民的掠夺,都是片面的。实际上,看待历史问题要辩证全面看待,多看积极面。

(3)材料三强调因为戊戌变法使博爱、平等、自由、人权等思想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所以其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的起点”,解题时应该结合史实更详细些。26.32分日本明治维新拉开了中日差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四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最大特点。2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6分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2分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2

(3)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8

(4)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6

(5)材料四认为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史料存在着怎样的缺陷?2分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4

 

(1)特点:有选择的向西方各国学习。2分 (2)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 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 建立新军队,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6分 局限性: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2分 举例: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或20世纪30年代发动侵华战争)。2分 (3)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同时,对外侵略扩张,增强了实力。 中国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同时,不断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8分 (4)因素:顺应时代潮流;改革需有坚强的领导核心;领导者的远见卓识;先进的思想指导。6分 (5)缺陷: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的真实性。 问题:要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题,由“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和“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表明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有选择的向西方各国学习。 第二题,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向西方学习的措施包括: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富国强兵,建立新军队,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第三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的理解,它是指明治维新的局限性,也就是明治维新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包括:发动甲午战争,或20世纪30年代发动侵华战争。 第四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很多,通常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改革内容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行为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改革过程是否得到坚持,改革成果是否得到维护。 第五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又是对学生基本历史研究方法的考查,所以本题难度较大。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史料的缺陷主要是它采用当事人的陈述,主观性大;历史研究要对材料仔细甄别、取舍得当,防止片面化。 考点:历史上的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内容和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叶卡特琳娜二世颁布的1775年郡制法令有关于设立一些新法院的内容。高级地方法院和低级地方法院是专门为贵族而设立的审判机构。高级地方法院是初级地方法院的第二审级。初级地方法院的职责相当广泛,不仅管辖司法,还管辖行政事务。

——张寿民《俄罗斯法律发展史》

材料二   农民有权控告、辩护、起诉;民事案件,农民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打官司,刑事案件农民可以提出控告,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没有法庭判决或政府及社会当局的法令,不得对农民进行任何惩罚;……在乡尚未组织起来和乡法庭尚未成立之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

——1861219宣言》

材料三   186411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确立了资产阶级司法制度的原则: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法官和陪审员由各等级选举产生。司法改革被认为是19世纪6070年代最激进的一项改革。但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

——刘祖熙《改革和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861年改革前俄国司法制度的主要弊端。4

(2)据材料二,归纳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哪些权利。4分这些权利的获得说明了什么?2

(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比较,俄国的司法改革又有哪些进步?4分但仍存在怎样的问题?2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俄国司法改革的认识。4

 

查看答案

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对这一观点的解读错误的是(     )

A.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B.依托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C.带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注定其“造反”会失败

D.康有为没有反清,只是要改良而已

 

查看答案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

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

 

查看答案

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查看答案

()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