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日本自1862年陆续向海外派遣留学生,...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日本自1862年陆续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到1870年日本制定了《海外留学生规则》,把留学生工作法制化,并且建立了留学制度。到1911年,共派出677人。留学科目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对西方文化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努力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为留学生回国工作创造了最佳条件,除了福泽谕吉、井上毅等成为显赫的思想家、政治家之外,大部分留学生都得到了恰当的使用。

——摘编自丁坤、司丽娟《论中日近代留学教育的差异》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教育兴起,晚清政府依然以大国心态自居,在接受先进思想和文明时畏手畏脚,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技艺。以后中国出现过三次留学高潮,容闳的幼童留美计划因清朝统治者的愚昧和腐朽而毁于一旦;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由于革命爆发而被迫中止;30年代的留学事业又备受战争的冲击。……在官本位思想盛行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工作需要有人推荐,更多人受到冷落。

——摘编自李喜所《中国留学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日留学教育的主要差异。(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说知识,分析近代中日留学教育差异的原因。(9分)

 

(1)差异:日本留学教育开始的时间早于中国;日本政府对留学教育更重视;日本留学科目的范围更广泛。(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原因:(9分)①日本民族自古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国思想保守,固步自封。 ②日本明治政府是代表资产经济利益的中下级武士掌权,立志振兴国家;中国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顽固派掌权,对改革极力阻挠。 ③日本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政府为留学生提供最佳工作条件;中国官本位盛行,缺乏留学生就业的良好环境。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一、二相关信息,本问考查近代中日两国教育相关内容——留学教育的差异性。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日本,把留学生工作法制化,并且建立了留学制度。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对西方文化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晚清政府,以大国心态自居,畏手畏脚,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技艺”等,不难归纳、概括得出近代两国留学教育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A.日本留学教育开始的时间早于中国;日本政府对留学教育更重视;B.日本留学科目的范围更广泛;C.日本对归国留学生的使用更加充分等。 (2)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一、二相关信息,本问考查近代中日两国教育相关内容——对两国留学教育差异性原因的解读。本问属于开放性题型设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有据即可。两国留学教育的差异性,主要源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不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可以从以下角度给予解读:A.文化传统不同。日本民族自古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国思想保守,固步自封。 B.政府的掌权者不同。日本明治政府是代表资产经济利益的中下级武士掌权,立志振兴国家;中国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顽固派掌权,对改革极力阻挠。 C.留学生就业环境不同。日本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政府为留学生提供最佳工作条件;中国官本位盛行,缺乏留学生就业的良好环境。 D.两国财政状况不同。日本在20世纪初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建起了完备的近代工业体系,经费相对充裕;中国遭受西方侵略,割地赔款、主权的丧失使国家财政相当薄弱。 D.两国的政局不同。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社会较安定;中国革命、战争不断,政局动荡等。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留学教育;历史上重大改革·近代日本明治维新·留学教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满分5 manfen5.com

图一  汉代的丝绸之路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图二 西方三角贸易

从世界贸易的角度,提取两项从图一到图二历史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查看答案

(25分)政治民主化与法治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摘自《历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两者观点的异同。(8分)

材料二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范围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世界近代史资料》

(2)根据材料二,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分析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并加以说明。(9分)

材料三    ……彼又曰:中国人富于服从权势之性质,而非富于服从法律性之性质。试问无权势可以行法律乎? 今日檀岛,若政府无权势以拘禁处罚犯法之人,其法律尚成法律乎? 夫法律者,治之体也;权势者,治之用也,体用相因,不相判也。

——《孙中山全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在法制方面的创新之处。(4分)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实现“依法治国”谈谈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史学家顾颉刚指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话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对此,郭沫若评价说:“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下列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

A.顾颉刚主要基于文献考辨,确认夏朝存在

B.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

C.《诗》《书》是经孔子编订的,所以较为可信

D.未获考古支持前,商朝存在与否无法确认

 

查看答案

学者王加丰在《反现代化与反全球化思潮》一文中提到“这种思潮在批判现代化弊病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回到过去的念头”。其基本特征是“渴望”,“渴望不能达到的、已经失去的、无可挽回的、正在消失的、幻想和梦境中的事物。”这种思潮应该是(    )

A.抽象主义                B.魔幻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查看答案

1930年,斯大林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    )

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B.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的调控

C.排斥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          D.维护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