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史专家徐中约认为,1898年戊戌政变削弱了汉人激进派和温和派的势力,满人重新...

近代史专家徐中约认为,1898年戊戌政变削弱了汉人激进派和温和派的势力,满人重新占据了要职。这些人拒绝外交和与各国互相迁就……在他们的影响下,太后也决定不再向外国列强作出更多的让步。作者认为戊戌政变

A.维护了民族独立      B.直接导致革命发生

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    D.表明清廷日趋保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拒绝外交和与各国互相迁就……不再向外国列强作出更多的让步……”可知,作者认为清廷日趋保守,所以答案选D。其他选项材料没有涉及。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戊戌变法·戊戌政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对中国1865-1911年对外贸易状况分析准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这一时期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B.闭关锁国导致了1875年前的贸易状况

C.政策调整使1895年以后外贸发展迅速

D.辛亥革命阻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查看答案

墨家思想在先秦曾经与儒家学说并称“显学”。然先秦以降,墨学几成绝学,鲜有学者问津。20世纪初,墨学再热。学术界和社会上“人人争言墨”“家传户诵,几如往日之读经”。20世纪初墨学再热的主要原因是

A.知识分子通过振兴墨学挽救民族危机

B.墨学民主与科学等主张迎舍时代需要

C.西学已渐入末路知识分子反求于中学

D.知识分子借墨学的实用主义批判儒学

 

查看答案

清代定制,如有洋商人等将官银私运出口,或内地商人交易时找给外商货价使用官银者,一经查出,无论银数多少,全部充公,仍照私运例治罪。此规定

A.阻止了白银外流               B.有利于纸币的流通

C.阻碍了国际市场拓展           D.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

 

查看答案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度                 D.军机处制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1949-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示意图》

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从宏观视角来看,中国所倡导的求同存异外交原则之中的“同”实质上就是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潮流,其中的“异”则指各国之间的差异性。世界各国如果只关注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则难免会矛盾重重;反之,只有“存大同、求小异”,才能实现和平与发展。

儒家所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直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原则是为目标服务的,中国奉行求同存异外交原则的目的在于实现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与和平共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针对当代国际社会的具体历史与现状,要和平共处,就必须求同存异;只有求同存异,方可和平共处”。

一条外交原则是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适用范围。求同存异的

外交原则不但可以用来处理中国同亚非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而且还适用于处理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摘自袁野《试论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外交固然与国势、国力密切相关,并与军事、经济实力相辅相成,然而,外交终归不是军事、不是经济。作为国家对外的重要手段,外交对于任何国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强国有强国的外交,不能因其强而称其有;弱国有弱国的外交,不能因其弱而谓之无。

——摘自《评“弱国无外交”》《外交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时期中国外交布局的突出特点,分析“求同存异”方针为什么具有“持久的生命力”?(12分)

(2)提炼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至少两例)。

(14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