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分)调整结构是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阅读下列...

(18分)结构是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1894年

 

数量(万担)

比例(%)

数量(万担)

比例(%)

内销

165.29

76.78

171.48

44.32

外销

50

23.22

215.44

55.68

产量

215.29

100

386.92

100

 

 

 

 

 

 

材料三    我们所说的工业化,就是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是:自己能够生产足够的主要的原材料;能够独立地制造机器,不仅能够制造一般的机器,还要能够制造重型机器和精密机器,能够制造新式的保卫自己的武器,象国防方面的原子弹、导弹、远程飞机;还要有相应的化学工业、动力工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等等。

——摘自周恩来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56年11月)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说明黄宗羲与商鞅思想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4分)

 

(1)由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2分)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工商阶层壮大;经世致用思想兴起。(4分,任意两点4分) (2)现象:生产扩大,外销增长,比例超过内销。(2分)影响: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有利于商业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4分) (3)指导思想: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2分) 原因:①重工业是基础工业,而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②中国当时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之中,须首先建立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③向苏联学习。(任两点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1问比较简单,根据材料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商鞅变法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初步确立。一定社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工商皆本思想的产生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工商阶层的壮大;经世致用思想的兴起等有密切关系。 (2)第2问材料二分别是鸦片战争前、甲午战争时,茶叶产销情况,反映的现象只要指茶叶生产扩大,其产量翻了近一番;茶叶外销大幅增长,比例超过了内销。分析原因根据所学,可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逐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等方面来回答。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可按所学回答,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第3问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行业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可根据所学来回答,主要指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行业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从报告中可了解到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与西方国家不同主要表现在西方国家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新中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回答新中国制定工业化指导思想的依据,可从重工业是基础工业,而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中国当时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之中,须首先建立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向苏联学习等角度来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清晚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清晚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50年代的建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请更其法,凡《四书》《五经》之文皆问疑义,其所出之题不限盛衰治乱,使人不得意拟,而其文必出于场中之所作。又不然,则姑用唐宋赋韵之法,犹可以杜节抄剽盗之弊。其表题专出唐宋策题,兼问古今,人自不得不读《通鉴》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2分)

(2)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对科举制的基本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上述议论的背景。(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1905年被废除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2014年7月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立,南非总统祖马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多次为发生经济危机国家提供经济贷款等措施,但收效甚微。与现有银行不同的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会采取更具实效的举措来切实帮助陷入经济危机的国家。”这说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

A. 只在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地位

B. 有助于推动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多元化

C. 冲击了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

D. 反映了全球经济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查看答案

罗斯福政府先后颁布《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动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 等。此举是为了

A. 推行凯恩斯主义,改变发展模式

B.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经济结构

C. 强化政府职能,实行混合经济

D. 保障有效需求,稳定经济运行

 

查看答案

1834 年,英国修改了济贫法,1848 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833 年至 1856 年期间,英国为增加国民的福利设立了 20 个中央委员会、董事会及视察团,1870 年通过的《教育法》普及了小学教育。上述事实说明

A.经济发展强化了英国政府的社会责任

B.当时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已经相当完善

C.英国是最早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

D.英国民主制度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完善

 

查看答案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或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与条约这一内容相关的国际背景是

A.美国推行全球扩张的战略       B.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