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B

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

当时中国人关注西方科技成果

C

马丁·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

开启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D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明引发了发电机、无线电的发明

促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错误,中国消费英国棉纱少主要是因为中国自然经济; C项错误,结论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结论应该是进入“电气时代”; B项正确,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务运动·学习器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根据学者钱穆的说法,元朝政府所设的“行中书省”意为“行动的中书省”,从名称解释看,“行省”是

A.皇帝的秘书机构                    B.中央的派出机构

C.地方的自治机构                    D.朝廷的朝贡藩属

 

查看答案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这一主张表明董仲舒的治国理念是

A.竭力济贫以安抚广大民众

B.人君为政应法天治”

C.主张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D.兴办太学通过教育培养出贤士

 

查看答案

《荀子·富国篇》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这反映出古代农民提高农业产量的主要方法是 

A.种植五谷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男耕女织

 

查看答案

(26分)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①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8日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45年8月9日

苏军出兵东北

1945年9月2日 

 

 

 

 

 

 

 

(1)请填写表中①、②两处的相应内容,并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8分)

材料二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刘国武《抗战时期内迁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

材料三  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3)列举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逐步实现“三级跳”的基本史实。并从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说明中国是怎样“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的。(12分)

 

查看答案

(26分)家训是指长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刘禹锡《名子说》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宋·包拯《包拯集》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噎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清·张英《恒产琐言》

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训体现的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12分)

材料二  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在家训形式上此时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另外,并没有诸如家诫、家范、家训等名称的专门形式的家训单篇出现……

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日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科举)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 

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家训的“革新”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革新”的具体内容。(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家训?(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