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是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是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是两宋时期对海外贸易的基本政策。贸易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各区域内港口大小并存、主次分明,形成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等地,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多达六十余个。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这表明中国在当时海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和阿拉伯等国的地位,成为中外贸易中的主导力量。为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宋代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

材料二  “商品贸易是一种使国家之间交往具有意义的值得称誉的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迅猛的变化。 1950-2001年,国际贸易从579亿美元增加到74300亿美元,增长了127倍,年平均增长率9.98%。世界货物贸易增长14倍,世界生产量增长5.2倍。世界商品出口结构由1950年初级产品比重占59 %,工业制成品比重占41%,到1990年初级产品比重占26.5%,工业制成品比重占70.6%。各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明显不同,1997-2001年,亚洲对外贸易所占比重由26.2%上升到27.1%,北美在17%上下波动,西欧由42.9%小降到40.3%,非洲维持在2.3%,拉丁美洲由5.2%上升到5.7%。据统计,二战后初期,各国对外贸易的平均依赖度仅为7%左右,到2001年这一指标达到20%以上。经济学家们将这种现象概括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海外贸易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盛的条件。(12分)

(2)材料二反映出二战后世界贸易出现哪些新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世界贸易发展原因的认识。(13分)

 

(1)贸易港口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进出口商品种类增加;贸易额有所扩大;贸易主导地位增强;贸易制度完善。(每点2分,共6分。任意三点即可) 兴盛条件:社会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全面繁荣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经济重心南移为海外贸易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交通便利,有利于降低成本,扩大利润;造船和航海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远洋航行能力大大提高;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支持态度。(每点2分,共6分。任意三点即可) (2)新特征: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世界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世界产值增长速度。商品结构发生变化,其趋势是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发达国家继续在国际贸易中占统治地位,发展中国家地位有所加强。亚洲对外贸易增长引人注目。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5分。)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各国经济发展;战后生产国际化的加快。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促进世界贸易发展;国际性经济组织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每点2分,共8分。任意四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贸易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各区域内港口大小并存、主次分明,形成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可以概括出贸易港口增多;由“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等地,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多达六十余个”可以概括出贸易范围扩大;由“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这表明中国在当时海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可以概括出进出口商品种类增加和贸易主导地位增强;由“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可以概括出贸易额有所扩大;由“为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宋代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可以概括出贸易制度完善。第二问结合所学从宋代农业、工业、商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难移、交通条件、航海技术及政府的政策等几个角度来组织答案。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1950-2001年,国际贸易从579亿美元增加到74300亿美元,增长了127倍,年平均增长率9.98%。世界货物贸易增长14倍,世界生产量增长5.2倍。”可以概括出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世界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世界产值增长速度。由“世界商品出口结构由1950年初级产品比重占59 %,工业制成品比重占41%,到1990年初级产品比重占26.5%,工业制成品比重占70.6%。”可以概括出商品结构发生变化,其趋势是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由“各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明显不同,1997-2001年,亚洲对外贸易所占比重由26.2%上升到27.1%,北美在17%上下波动,西欧由42.9%小降到40.3%,非洲维持在2.3%,拉丁美洲由5.2%上升到5.7%。”可以概括出发达国家继续在国际贸易中占统治地位,发展中国家地位有所加强。亚洲对外贸易增长引人注目。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推动、生产国际化的加快、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推动等角度组织回答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宋代经济·表现及原因;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趋势·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6年5月英国《卫报》指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形成“真正意义的全球化”的关键是

A.苏东国家转向市场经济              B.国际组织促进交流合作

C.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D.美国实施单极世界战略

 

查看答案

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B.中国是国联的参加国

C.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           D.英日同盟的宣告失效

 

查看答案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查看答案

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通过贵族的妥协让步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B.通过平民的不断斗争来保障平民的利益

C.适度调整公民内部关系来稳定社会秩序

D.借助频繁的领土扩张来维护帝国的统治

 

查看答案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实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