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宪法者,为中国民族历史风俗习惯所必需...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宪法者,为中国民族历史风俗习惯所必需之法。三权为欧美所需要,故三权风行欧美;五权为中国所需要,故独有于中国”。孙中山的五权分立学说,是他“三民主义”思想中民权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21年,当时世界政治的潮流是立宪制法,孙中山说“五权宪法是兄弟所创造,古今中外各国从来没有的”。

该理论借用了古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中的考试﹑监察机构及其职能﹐以期比之西方宪法三权分立(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制度“较为完善”。在他看来﹐考试制度“最为公允”﹐可避免“盲从滥选”和“任用私人” 的弊端﹐有利于人才的发现和擢用﹔而“独立”的监察制度和机构也是可资借鉴的﹐对廉政和效率大有裨益。根据五权分立的准则,国家的体制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督院组成。他说这是“破天荒的政体”。

五权分立学说基础是孙中山的“权能区分”学说,即是“人民有权,政府有能”,该学说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根除西方“议会独裁,政府无能”的流弊。政权归于人民,但中国国情不便全面行使直接民权,由国民大会代表人民行使政权。国民大会可以选举并罢免总统,对监察与考试两院院长行使同意权,另有修宪权。

只有当能够照自己的社会情形,迎合世界潮流去做的时候,“社会才可以改良, 国家才可以进步。”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五权宪法”的特色。(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五权宪法在近代民主进程中的意义。(6分)

 

(1)基本上是从三权分立(见分权学说)的制宪原则演化而来。把“外国的规制”与“本国原有的规制”加以“融合”。权力的制衡原则是五权宪法的基石。(每点3分,共9分) (2)五权宪法的构想充分体现了分权主义,具有防止封建专制主义的意义。是对外国宪政模式的一种创新,可革除欧美选官制度所导致的弊端。为之后的政治改革提供了思想资源。由五权宪法保证的政体,就能够达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每点3分,共6分。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该理论借用了古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中的考试﹑监察机构及其职能﹐以期比之西方宪法三权分立(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制度“较为完善”。在他看来﹐考试制度“最为公允”﹐可避免“盲从滥选”和“任用私人” 的弊端﹐有利于人才的发现和擢用﹔而“独立”的监察制度和机构也是可资借鉴的﹐对廉政和效率大有裨益。”可以概括出基本上是从三权分立(见分权学说)的制宪原则演化而来。把“外国的规制”与“本国原有的规制”加以“融合”。由“根据五权分立的准则,国家的体制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督院组成。他说这是“破天荒的政体””可以概括出权力的制衡原则是五权宪法的基石。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五权分立学说基础是孙中山的“权能区分”学说,即是“人民有权,政府有能”,该学说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根除西方“议会独裁,政府无能”的流弊。政权归于人民,但中国国情不便全面行使直接民权,由国民大会代表人民行使政权。”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五权宪法的构想充分体现了分权主义,具有防止封建专制主义的意义。是对外国宪政模式的一种创新,可革除欧美选官制度所导致的弊端。另外结合所学还可以从对今后的政治改革提供了思想来源等角度来组织答案。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辛亥革命·五权宪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疆古称西域,汉武帝反击匈奴后,西汉置西域都护府,将该地正式纳入汉朝版图。中央政府就开始在西域进行“屯垦戍边”并历代相沿,其中尤以西汉、唐、清三朝为鼎盛时期。

《西域图志·屯政》记载:自汉代实行募民徙塞下的屯田之法后,“屯政”日升,“凡有军兴,必修屯政”,然而汉唐之屯政,专为养兵,而未能“兵民并济”,“师行则举,师旋则废”。只有清代的屯田“战守兼宜”,更注重对边疆的开发和建设。清朝时期的屯田与收复边疆的战争密不可分。清朝不仅兴办了军屯、民屯和犯屯,而且增加了历史上未有的旗屯、商屯和回屯。由于屯田的迅猛发展,使新疆出现了“农桑辐辏,阡陌成群”的景象。

为了有效地管理屯田,唐中央政府在尚书省工部设屯田司,在各地置“营田使”,管理地方屯田。清代采取“边防与屯政相维”的方针,军屯属军事机关管理, 民屯属地方行政机关管理, 回屯属维吾尔族地方机关管理。道光帝时期,认真吸取清代以前历代政府长期集中在南疆地区屯垦,造成新疆历史上长期南农北牧局面的教训,在北疆召集流亡,大兴屯田。

1954年10月7日,一个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建设的兵团组织,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殊建制——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这是我国自汉、唐以来在边疆民族地区实施屯垦戍边政策的继承与发展,是我国现代屯垦戍边制度的一个伟大创新。

(1)根据材料,概括历代王朝在新疆“屯垦戍边”的主要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疆屯垦有哪些积极作用。(6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纪念邮票对比

时间

主题

枚数

图案

1952年7.7

抗日战争15周年纪念

4枚

卢沟桥风云、平型关胜利

欢送新四军抗日、领袖策划反攻

1965年9.3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

4枚

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1985年9.3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

2枚

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

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

1995年9.3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

8枚

“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

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2005年8.1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4枚

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比较表格中不同时期纪念邮票的图案变化,结合所学,以抗战新史观为视角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2分)要求:提取两个充分信息;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是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是两宋时期对海外贸易的基本政策。贸易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各区域内港口大小并存、主次分明,形成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等地,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多达六十余个。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这表明中国在当时海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和阿拉伯等国的地位,成为中外贸易中的主导力量。为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宋代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

材料二  “商品贸易是一种使国家之间交往具有意义的值得称誉的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迅猛的变化。 1950-2001年,国际贸易从579亿美元增加到74300亿美元,增长了127倍,年平均增长率9.98%。世界货物贸易增长14倍,世界生产量增长5.2倍。世界商品出口结构由1950年初级产品比重占59 %,工业制成品比重占41%,到1990年初级产品比重占26.5%,工业制成品比重占70.6%。各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明显不同,1997-2001年,亚洲对外贸易所占比重由26.2%上升到27.1%,北美在17%上下波动,西欧由42.9%小降到40.3%,非洲维持在2.3%,拉丁美洲由5.2%上升到5.7%。据统计,二战后初期,各国对外贸易的平均依赖度仅为7%左右,到2001年这一指标达到20%以上。经济学家们将这种现象概括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海外贸易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盛的条件。(12分)

(2)材料二反映出二战后世界贸易出现哪些新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世界贸易发展原因的认识。(13分)

 

查看答案

2006年5月英国《卫报》指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形成“真正意义的全球化”的关键是

A.苏东国家转向市场经济              B.国际组织促进交流合作

C.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D.美国实施单极世界战略

 

查看答案

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B.中国是国联的参加国

C.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           D.英日同盟的宣告失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