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为万世之太平。  ……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摘自日本天皇《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一处你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并加以分析说明。(要求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示例一 1.不合理之处:认为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维护东亚秩序的安定,并非侵犯他国领土和主权。(4分) 2.分析说明:日本自30年代以来,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发动“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破坏中国领土主权,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诏书”所言绝非历史事实(答出一方面即可给4分)。日本天皇在为战争侵略行为辩解,在推卸侵略战争的责任(4分) 示例二 1.不合理之处:将日本无条件投降说成是“终战”。(4分) 2.论证说明:1945年,面对德意法西斯的失败,在世界反法西斯势力的强大压力下,美苏对日作战和中国人民的反攻使日本帝国主义丧失了继续顽抗的可能,接受了“无条件投降”,并非是“终战”。(4分)日本天皇在为无条件投降找借口,推卸战争责任,是对日本国民的欺骗。(4分) (若考生回答其他不合理之处,如从“诏书”的语气角度分析,答出没有体现对战争的悔意等同样可以。)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的能力。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兼顾考查学生历史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一分结论”、“论从史出”。从而,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本题实际上属于观点评论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从总体上把握材料,指出不合理的地方,要言简意赅(此部分,答案不唯一);第二,对“不合理的地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 附评分建议:指出“不当之处”得4分,“论证说明”得8分,具体细则如下: 第一等(6—8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第二等(4—6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第三等(1—4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第四等:0分,观点不准确,不符合基本史实。 考点:史学理论与研究·历史研究和认识的方法·“一分材料,一分结论”、“论从史出”;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西方列强的侵略·日本对华侵略战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抗日战争·日本投降;史学理论与研究·历史研究和认识的方法·“一分材料,一分结论”、“论从史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简单的说,洋务派的历史任务就是:缩短中外的差距,引进机器生产,实现由手工制造到机器生产的转变,加速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洋务派活动于中国资本主义从无到有的时代,它的任务是实现‘有’,‘有’以后才能谈到发展,那是又一个历史阶段的任务。所以,严格的说,历史所赋予洋务派的任务是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而不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是不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呢?应该说,基本上完成了,事实俱在,毋庸讳言,至于完成得好还是不好,那是另外的问题。

——摘自李时岳《洋务运动的历史任务及其他》

材料二     1851年至1914年英国年国民收入、年人均收入增长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根据《牛津英国通史》中有关数据编写

材料三     19世纪末期,由于英国发展相对放缓,社会贫困状况恶化。中产阶级的社会调查使得人们对英国贫困问题深感震惊,他们认识到贫困的成因不单是因为个人的懒惰,而是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由此英国人的贫困观念的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新自由主义、社会伦理学,和有机体理论以及费边社思想为代表的社会思潮也从理论角度论述了国家和社会干预贫困问题的必要性,逐渐认识到贫困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予以解决······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为20世纪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学海》2013年1期郭家宏《19世纪末期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你对“洋务派是不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这一观点的看法,并阐述你的理由。(9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英国近代社会经济变化的特点。(7分)

(3)根据材料一材料三,指出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和英国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共同点。(3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期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所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6分)

 

查看答案

二战结束后,英美等国对华武器禁运。1946年7月29日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同时,英国也对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军火禁运,拒绝了南京国民政府购买枪炮子弹、舰炮、飞机机架等请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主要是经济援助而非军事

B.战后欧美社会反战运动持续高涨

C.中国人民反帝运动危害西方在华利益

D.西方经济发展迅速世界市场广阔

 

查看答案

在斯大林的观念中,国家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所支撑的军事力量)是衡量先进与落后的尺度,至于如何在社会诸层面的现代化及其协调发展等更广义的发展领域赶超先进国家则不在他的视野中。这一观念影响下苏联实施的核心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体制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在当时的美国遭到了有些人的尖锐批评,有的讽刺《全国工业复兴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有的说“新政”是“披着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上述言论反映了   

A.美国的自由传统根深蒂固

B.罗斯福政府丧失了民众基础

C.新政侵蚀了自由主义根基

D.危机导致社会缺乏基本共识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这表明罗马法   

A.量刑程序不统一              B.平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C.崇尚秩序和平衡              D.习惯法影响深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