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49年9月21日—30日,由中...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49年9月21日—30日,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分子的662名代表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当选为副主席;通过了关于国旗、国歌、国都、纪年等项决议;还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委员。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至此,作为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圆满完成其历史使命而载入史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作用。(7分)

 

(1)背景: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基本被消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建立及建设新中国都需要一个根本法性质的法律文件;当时环境,不具备召开全国人大的条件。 特点: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民主协商政治。(8分) (2)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开创了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7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一方面当时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基本被消灭,1949年4月南京解放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经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但是当时全国尚未完全解放,不具备召开全国人大的条件;另一方面建立及建设新中国都需要一个根本法性质的法律文件,因此中国共产党团结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等召开这次会议。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分子的662名代表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等回答。 (2)根据材料信息“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 “作为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圆满完成其历史使命而载入史册”回答 ,再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创了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背景和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请参考给出的示例,概括文中编号处文句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并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影响。(除示例外,任选两处作答即可)

示例:文句④  信息:社会上出现了统一(政令与文化)的倾向。分析:国家长期战乱,人心思定;推动政治和学术的统一。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每逢遇到事关国家利益的大事,君主为了集思广益,要召集或责成垂相等召集中央有关官员,在廷臣会议上共同讨论,达成初步的共识后,将廷议结果呈达御前,由君主裁决。它既区别于君主通常的听政方式如早朝等,1与各个职能部门内部讨论、议决有关问题的“部议”相区别。

材料一   《尚书·周官》记载:“议事以制,政乃不迷。”西汉参加廷议的包括会卿(政府理政大臣)、列侯(国家元老)、二千石(熟悉京师地方情况)、大夫(“掌议论,')、博士(“掌通古今,')。东汉时,“凡国有大造大疑,太尉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有时也吸收其他高级官员参加,而且参加者要“署议”。北魏时,“参论国治,经纶王道,以为常式”。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秋序井然,“有军国大事,则议之。由唐历五代,不改其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明代的廷议形式为群臣集议,但廷议结果“卒出于一人之见”,“统于一二尊官”。

——摘编自林乾《论中国廷议制度对君权的制约》

材料二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摘编自林乾《论中国古代廷议制度对君权的制约》

魏源指出言路不通对治理国家的危害,认为古代圣人“取于臣也略,而取于民也详”。郑观应在《论议政》中写道:“泰西列国,其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君也。下院以绅者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议院者,所以君民之情也于民也。”使英公使薛福成说:'

下议院之权,与上议院相维制;。凡议政事,以协民心为本。大约上下议院之权,与君权、相权相维制。”康有为进谏光绪帝:“令士民公举……,略分府县,约十万户而举一人,令会议于太和门,三占从二,下部施行。所有人员,岁一更换。”……1908年,清政府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各省采取典论之地,以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议员公同集议,候本省大吏裁夺施行。遇有重大事件,由该省督抚奏明办理。”

——摘编自《魏源集》《康有为政论集》

(l)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廷议制度的特点,(9分)并指出这一制度在唐代以后呈现出的发展趋势。(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末有识之士对于言路与决策的关系问题的认识发生了什么新变化?(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些新认识。(4分)

 

查看答案

西方学者罗伯特·赖克在《国家的作用》一书中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场变革将是重新安排即将到来的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该观点反映出经济全球化

A.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B.打破了贸易的国界限制

C.促进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弱化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查看答案

西门子是德国电气工程行业重要的成员,公司于1897年改组为股份公司,1903年合并舒克特公司,组建西门子一舒克特公司。1897年购买一块绿地作为工业园区,新址上建成的第一座工厂西区电缆厂于1899年8月正式投产。后续的建筑包括1905年峻工的维尔纳工厂(公司的通讯工程中心),1906年建成的诺嫩丹的重型号机械厂和发电机厂,以及1913年建成的管理办公大楼。这块地方于1914年正式由官方命名为西门子城。这主要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垄断组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联合经营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查看答案

李剑鸣在论美国政体时指出美国“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力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符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这表明美国政体确立了

A.代议制                         B.总统制

C.三权分立体制                  D.共和政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