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时间 | 占世界GDP份额 (世界=100) | 人均GDP[来 (1990年国际元)] | ||
中国 | 西欧 | 中国 | 西欧 | |
1500年 | 25 | 17.9 | 600 | 774 |
1600年 | 29.2 | 19.9 | 600 | 894 |
1820年 | 32.9 | 23.6 | 600 | 1232 |
——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依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认识。(5分)
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大为增多。对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
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
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
C.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大量内迁
D.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
下表反映了1918—1920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和印度纱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 日本纱 | 印度纱 |
1918.5 — 1919.4 | 70891 | 39251 |
1919.5 — 1920.4 | 34177 | 138906 |
增 | 减 | -36714 |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B.印度纱物美价廉
C.群众性反帝斗争开展 D.一战后日本经济萧条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福建华侨邱忠坡早年赴南洋经商,1875年回厦门创办万兴轮船公司,后参与厦门太古码头的投资,兼营进出口贸易,成为太古洋行的买办。邱氏家族还涉足厦门的房地产、商铺等行业。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万兴轮船公司是洋务企业
②邱氏创办企业得益于清朝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邱氏企业具有买办性质
④邱氏企业家族性产业特点突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